湾区政法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湾区政法

深圳市“光明模式”打造群众身边的法治前哨站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池泽梅 通讯员黄霞)依托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现有体系,精细划分治理微单元,融入法治元素,将“基层末梢”转变...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池泽梅 通讯员黄霞)依托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现有体系,精细划分治理微单元,融入法治元素,“基层末梢”转变为“治理前哨”,第一时间将矛盾纠纷止于未发、解于萌芽。

如何构建更加法治化、精细化、专业化,贴近群众的诉求服务体系,在群众“家门口”及时、就地、专业、依法化解矛盾纠纷诉求,有效提升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深圳市光明区马田街道禾湾社区迭代升级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过程,探索打造“法治前哨站”这一创新举措,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为迭代升级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光明区创新探索党建引领群众诉求服务“小分格”改革,在全区6个街道1734个综合网格基础上,建立272个“小分格”综合网格运行平台,全覆盖搭建“1+6+37+272”四级治理体系。去年6月改革全面实施以来,矛盾纠纷化解和民生服务效能不断提升,社会治安形势稳定向好,全区刑事治安警情实现“六连降”。相关做法获评全国“2023年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等诸多“国字号”荣誉,助力光明区信访考核位列全市第一,蝉联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县)“三连冠”,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品牌效应更加凸显。2023年6月起,光明区立足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体系优势,在逐步推进“小分格”改革进程中,探索在“小分格”建设法治前哨站。马田街道禾湾社区率先实践,为光明区构建“区+街道+社区+小分格”四级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架构作出了先行示范。

自法治前哨站建设以来,禾湾社区累计调处突出矛盾纠纷130余宗、提供法律咨询服40余宗。在压降信访量方面,今年2月份信访量由1月份的15宗大幅下降至1宗,到3月份更是实现了“零信访”,非刑事治安警情也环比下降53.7%,辖区矛盾纠纷化解成效明显,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有效提升。

依托基层治理“小分格”,高质量打造法治前哨站

光明区马田街道禾湾社区成立于2023年11月,面积1.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2万,辖区主要以物业小区、大型商超和工业园区为主,物业小区12个,工业园区21个。作为一个新成立的社区,辖区社会结构多元、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口多,呈现“矛盾纠纷频发”“法律诉求量大”的明显特点。2023年,禾湾社区受理区域内各类群众诉求319宗,其中家庭纠纷和法律咨询占比将近一半。社区党委深刻认识到,辖区内群众法律服务阵地较少、渠道不顺,走司法诉讼成本过高,传统法律服务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仅仅依靠1名社区法律顾问和1名人民调解员,已经无法满足群众对矛盾纠纷诉求服务特别是对专业法律服务的期望与需求。

平安员小分队授旗仪式通讯员供图

为破解这一难题,禾湾社区党委依托光明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小分格”工作机制,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为标准,在小分格中融入法治元素,率先打造法治前哨站,进一步将“500米群众诉求服务圈”“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延伸到居民小区、工业区等基层治理最前沿。

在组织架构上,法治前哨站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党委作为领导小组,小分格临时党支部作为指挥部,由街道指导员、社区挂点委员担任指挥长,小分格格长、警格长担任站长,组建法治顾问团、“法律明白人”志愿服务队伍,区街联动组建法治前哨站队伍,推动民意速办、接诉即办进一步向“未诉先办”、主动治理延伸,多方位推动法治前哨站落实落细,实现“被动响应”向“主动出击”的转变。

实施“六有”建设,高标准建立“两化”新典范

为确保法治前哨站的工作有抓手、措施能落地,去年11月以来,禾湾社区按照全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小分格”统一部署,依托小分格阵地,开展有阵地、有队伍、有制度、有台账、有清单、有效果“六有”建设,切实推动法治前哨站实现规范化、标准化运行。

首先是搭建阵地。依托社区党群中心和8个小分格党群服务站,建设了覆盖全区域的法治前哨站服务阵地,为居民群众提供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固定场所。就在今年2月1日,禾湾社区03分格法治前哨站以“纠纷维权普法宣传”为主题,面向小区业主、“三小场所”代表、物业人员开展了首场法治讲座,帮助引导居民知法懂法、依法维权,获得辖区广泛点赞好评。

“台子”搭起来了,还得有人“唱戏”“干活”才行。社区成立了3支共24人的法律明白人队伍,保障平均每个前哨站3人;还成立了平安员大队,在每个小分格前哨站分别成立平安员小分队,确保每支平安员小分队有20人以上;同时进一步补充人民调解员队伍力量,突破了原来的“一格一员”规模,实现了“一格两员”,为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力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队伍有了,还得有一套制度加以保障。禾湾社区根据区、街道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出台《马田街道禾湾社区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工作指引》《马田街道禾湾社区“红色小分格法治前哨站”(试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并实行制度上墙,对前哨站各项工作进行明确界定和规定,确保实现专业化规范化。

工作要留痕。禾湾社区根据工作指引要求,结合任务目标和责任分工,建立了一套法治前哨站运行台账,定期对各个站点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还得精准发力、靶向施治。将各类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纳入法治前哨站服务清单,并挂牌上墙,紧盯社区基层治理的71项数据和民生诉求的“弱信号”,哪里问题突出就整治哪里。

在展示工作成效方面,禾湾社区经不断实践,按照每周一评价的要求,分别对打造法治街区、深化“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以及事项清单运行三大方面建立了效果图,切实实现了法治前哨站工作成效一网统揽、一图呈现、一目了然。

创新法治工作模式,高效率构建主动精准服务新格局

“走出门”普法送法。扩充法治前哨服务队,网格员全部成为居民联络人,负责收集居民诉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职律师、街道法律顾问、社会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团与社区法律顾问共同组成法治顾问团,经常性地上门点对点为居民开展普法宣传。比如针对家庭纠纷、劳资纠纷、综合执法等主题进行普法教育,为群众答疑解惑。自前哨站运行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普法活动50场次。

“家门口”提供法律服务。社区法律顾问每周2天到前哨站轮流坐班,社区挂点委员、“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将矛盾纠纷调解端口前移至前哨站,为群众免费提供纠纷维权普法、诉讼咨询、审核法律文件等各项专业法律服务,让社区法治工作在小分格内得到有效延伸,营造“出门有法、抬头见法、说理用法、办事循法”的浓厚法治文化氛围。

调解矛盾纠纷。通讯员供图

“面对面”化解矛盾纠纷。针对涉及居民维权、工程款追讨、劳资纠纷等涉法案件,通过法治前哨站“深入群众、靠前服务”的优势,站长、副站长及时吹哨法治顾问团、“法律明白人”队伍开展联合处置,将法律服务平台前置到基层一线,将冲突纠纷的防范关口前移,面对面为诉求人提供法律咨询,利用“光明群众诉求服务”、民意速办、“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等在线程序,引导其通过合法途径依法维权,降低居民群众因不懂法而触碰法律底线的风险,高效化解群众纠纷诉求。

以常见的邻里纠纷为例。今年1月,某小区业主张先生反映楼上漏水导致家中受损严重,由于无法与楼上住户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产生纠纷。接访后,法治前哨站工作人员迅速联系小区物业、楼上业主进行协商,及时吹哨法治顾问团、“法律明白人”队伍开展联合处置,面对面为诉求人提供法律咨询,为诉求人从头到尾梳理纠纷事件脉络,并从多个角度提出多种维权方案,引导其通过合法途径依法维权。经过协商后,双方最终就诉求事项达成了一致意见,纠纷得到妥善高效化解。区委政法委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工作人员普遍反映,小分格作为基层治理最小战斗单元,实行扁平化管理,协同联动更加顺畅,响应速度和治理效能得到很大提升。

依托“小分格”提供“大服务”,将“基层末梢”变为“治理前哨”,光明区马田街道禾湾社区充分发挥“小分格”基层治理优势、打造群众身边的法治前哨站这一做法,在辖区营造了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切实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让大量矛盾纠纷止于未发、解于萌芽,是光明区进一步擦亮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金字招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以高水平平安护航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案例。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