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 张丽娥 通讯员 文芳芳)2月10日,广东省中山市板芙镇里溪村,一场以“法味”十足的2023年新年普法第一课暨送法下乡活动正在进行。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公职律师结合热点案例,以案释法,现场为村“两委”、工作人员和“法律明白人”讲解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文。在里溪村红色大讲堂,普法志愿者现场为群众讲解有关法律知识,派发民法典、宪法、人民调解法、法律援助法、《信访条例》等普法宣传资料,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并解答问题。
板芙镇里溪村法律讲座 通讯员供图
像这样的普法活动,时常在村里举行,推动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为里溪村的基层治理增添了法治亮色。2023年,司法部、民政部公布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名单,广东省共有53个村(社区)入选,里溪村榜上有名。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是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广东省司法厅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结合广东实际,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谋划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助力构建法治乡村治理新格局,服务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016年,广东将开展省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纳入法治广东建设第二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省“七五”普法规划,每年列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要点,作为省委全面依法治省重点推进的工作;2017年,开展法治建设市、县、镇、村“四级同创”活动,重新修订《广东省“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标准》,全面铺开全省“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2020年,在全省基本完成“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展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230个村(社区)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102个。
佛山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推文图片里水镇青少年普法体验馆 通讯员供图
强化法治引领 提升乡村法治化治理水平
在乡村治理中,各地强化法治引领,持续提升乡村法治化治理水平。
中山市板芙镇里溪村组建一支红色法律服务志愿队伍,利用午休、傍晚及周末等休息时间走访村头巷尾和田间地头,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百姓身边的案例,宣讲党的政策、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等,为村民提供法律指引,解答法律疑问,志愿队伍服务时长达1000多小时。
珠海市香洲区翠香街道兴业社区强化“三务”融合(法务、居务、警务),实行社区干部、社区民警、驻点律师合署办公、共建共治,开展零发案小区、平安微网格创建、防电信诈骗点子大赛,建立社区公益基金,促进法治建设的有效开展。
惠州市惠阳区沙田镇东明村深化依法治村、以德育人、村民自治“三治”融合,实施“党群联席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议事协商机制,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和村务监督制度。充分利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一村(居)一警”工作机制进行有效的融合,强化驻村警力与驻村律师的常态化沟通对接,构建起“信息互通、工作互助、资源共享”的律警协同工作格局。
东莞塘厦镇林村社区培养“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调动村民“法治”“德治”积极性。加强法律服务供给,社区法律顾问为社区依法治理建言献策,协助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河源市沙溪文化广场 通讯员供图
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创建 推动法治文化融入群众生活
在开展创建工作中,广东各地的村(社区)注重文化引领,结合地方特色,推动将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有机结合,将法治文化融入到村(社区)群众公共文化生活当中。
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仙涌村把朱氏始祖祠活化为朱氏文化陈列馆,常年供游客参观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将朱子文化植入仙涌居民的日常生活。
江门开平市塘口镇强亚村是世界文化遗产自力村碉楼群所在地,该村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和侨乡文化底蕴,以全域旅游为中心,旅游产业与民主法治建设同向发展,打造“法治阵地+全域旅游”法治新模式,逐渐塑造出强亚村独有的“旅游型”民主法治氛围。恩平市牛江镇昌梅村是“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故里,该村将法治元素融入冯如文化精品线路,以冯如文史馆、拉美华侨华人展览馆、法治步行径为载体,向青少年、游客及群众宣扬法治精神。
茂名市茂南区羊角镇上庵村将单人木偶戏与普法有机结合,创作了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肇事逃逸触刑法 入得狱来赔巨款》等多个反映新时代人物思想的普法宣传剧目。
乡村“法律明白人”是新形势下开展基层普法宣传的有效载体,是提升基层群众法治素养、推进乡村法治建设的一支主力军。近年来,广东全面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出台《广东省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指引(试行)》,统一规范村(社区)“法律明白人”证书、徽章等,目前全省“法律明白人”入册人数超10.1万人。“法律明白人”积极参与法治乡村建设,带动村民增强法律意识,为营造乡村全民学法、全民用法、全民守法的浓厚法治氛围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