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巡礼
□ 本报记者 陈东升
□ 本报通讯员 吴攸
人生之路,出生、上学、工作、结婚、养老……1167个政务服务事项,《江北区个人全生命周期办事一本通》全程守护。企业办事,市场准入、企业运营、纳税、政策申报……3045个政务服务事项,《江北区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一本通》不断扩容。
衣食住行、安居乐业、育儿养老……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都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政务服务“一件事”集成改革的着眼之处。
近年来,江北区以方便企业群众办事、提升区域营商环境和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实效导向,通过数智赋能,全域梳理集成办事事项,推进流程再造,加快制度重塑,创新推动政务服务“一件事”集成改革,让办事群众“事易找”“事好办”“事办成”。
据统计,改革以来,江北区共减少办理环节222个,减少申报材料415份,实现了减跑动73.2%、减时间68.2%、减环节65.1%、减材料44.1%,减少群众企业跑动次数6万余次。
找准找对群众需求
此前受疫情影响,部分行业陷入短时经营困难或正谋求转型调整。为此,江北区推出《宁波市江北区市场主体歇业备案“一件事”改革实施办法(试行)》,建立“一窗申请、同步联办、一键暂停”配套政策,允许市场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暂停营业,并且通过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帮办代办等服务举措,让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
江北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以往企业经营不善面临困境,只能选择注销,如果注销后想再开业,需要重新办理设立登记。歇业备案制度相当于给市场主体设置一个‘缓冲期’,既能保留市场主体资格,3年内随时可以申请恢复,又能降低企业房租、水电、人力等方面的维持成本。”
政务“一件事”改革如何做到不断推陈出新?
江北区通过建立线上、线下横向纵向感知机制,定期分析办事难点、堵点,发现群众企业在网办、掌办中存在的难题。
图为江北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接待办事群众。 江北区司法局供图
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江北区设置导服员以及难办事项窗口,每日登记群众办事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分析产生原因。在中心大厅醒目位置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收集办不成事原因。同时,通过各部门审批业务科室在审批过程中感知多跨事项审批的难点和堵点,定期会商研判。
此外,江北区纵向通过8个街道(镇)便民服务中心窗口,收集平时在审批服务过程中碰到的各类问题,不定期向区审管办反馈。同时,开展“政务服务进百村(社)”活动,广泛调研村(社)便民服务站,了解群众办事反映的各类难题。
线上感知则通过电话咨询件和网上评价件的反馈情况,收集群众对政务服务的各类意见、建议,建立“沉浸式”好差评管理机制,靶向差评产生较多的事项和部门,由区审管办班子成员沉浸到窗口部门,分析群众线上给予差评的原因。
理清理全办事“组件”
政务服务“一件事”涉及跨部门、跨领域,往往由多个“单个事项”组合而成,为使“一件事”改革顺利实施,首先必须理清“单个事项”,或者称之为事项“组件”。为此,江北区首创事项梳理综合集成法,从个人办事、企业办事、单位办事、项目审批4类不同办理主体视角,全域排摸、梳理、集成事项名称、申报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事项基本信息。
从个人办事视角,江北区打破部门界限,梳理老百姓个人一生可能会到政府办理的所有政务服务事项,涉及出生、户口、社保、医保等16类办事场景1167个事项。
从企业办事视角,江北区贯彻落实“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部署要求,围绕企业从开办到注销全生命周期,梳理“我要开办了”“我要市场准入了”等12类办事场景,涉及3045个相关政务服务事项。
理清理全的范围逐渐扩大,江北区从项目审批视角,综合研判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最长链”,系统分析散落在各个审批部门的事项组件,梳理《江北区基本建设项目审批集成服务一本通》,按照项目立项、建设施工、竣工验收、监管评价等五大阶段,科学细分前期论证决策、获得土地、项目立项、项目设计等20个“一件事”,涉及55项审批事项,精准定义“一件事”内涵。
正是在办事“组件”不断清晰细化过程中,个人、企业、单位办事需要填写的资料、跑的路越来越少,真正体验到“一件事”带来的便捷。
改顺改快办事流程
近日,江北区某公司法定代表人黄女士前往江北区行政服务中心领取了在网上申请的企业执照,她在自助服务终端完成了营业执照打印,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
黄女士说:“原先营业执照拿到后,还要去社保、公积金、税务等部门继续办理,现在工商窗口就把相应资料都提交了,不用再跑其他地方了,给企业带来很大方便。”
在江北,这样的办事效率已经成为常态。
针对靶向到的事项复杂、链条长、群众存在反复跑的“一件事”,江北区坚持便捷化、法治化、数字化原则,率先运用整体政府的理念,探求“一件事”内部,事项与事项之间的逻辑关系、法律关系和数据关系,确定“一件事”的事项边界,推进“一件事”流程再造,系统设计数字化应用场景,促进部门高效联动办事。
针对公民信息变更、企业信息变更、企业合法合规证明、高额医疗费用化解、司法救助、基本建设项目验收等具有链式关联的“一件事”,江北区着手实施流程改革。
通过整理分析,发现以上这类事项都涉及3个以上部门,且部门之间普遍不互为前置,可以扁平化同时办理。
江北区坚持“首问负责”“首感负责”原则,将第一个感知部门明确为牵头部门,比如高额医疗费用化解是由医保窗口最先感知,因此医保窗口就成为这一事项的牵头部门。针对不存在明显第一感知性质的事项,则由区政务服务中心和主管部门共同牵头。
部门协同联办,还需要建立信息共享渠道。江北区落实“一套材料、单次采集、多方共享”机制,牵头部门落实专人,受理企业群众“链式关联事项”申请,经初步审核后,将表单信息第一时间通过“浙政钉”平台推送给责任联办部门,联办部门收到申请表后立即开展审核,针对推送信息还不能满足本部门审批所需的,主动联系并指导办事群众补正材料,办理完成后将办理结果通过免费快递形式寄送办事企业和群众。
记者手记
群众办事前先打开“浙里办”,搜索待办事项是否可以线上操作“零次跑”,或者拨打行政服务中心电话咨询需要准备的材料清单。“提前问”“零次跑”的意识深入人心,正是政务服务“一件事”改革成效不断显现的侧写。
除了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政务服务“一件事”改革带来的技术赋能、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也与数字政府、法治政府建设相得益彰。政府部门工作量减少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基层工作人员重复录入填报材料的状况将缓解,他们也能把更多精力用于提升服务质效。
上一篇: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艳阳天
下一篇:法治建设 上下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