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时评
□ 马树娟
“公安机关共侦办相关案件1.1万余起,缴获‘猫池’、GOIP等黑产设备1万余台,查获网络黑账号4200余万个……”2月15日,公安部发布2022年“断号”行动成效,并公布十大典型案例,要求强化案件侦办,严打网络账号黑色产业链。
时下,互联网已深入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注册账号是人们进入网络空间的第一步。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用户在网上发布信息、游戏娱乐、进行社交购物等,都要实名认证,旨在规范互联网管理秩序,让每个用户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求非法利益,经常利用从不法渠道获得的个人信息大量注册黑账号。这些黑账号后续不是被用于非正常的商业运营推广,就是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无论是哪种情形,此类行为都严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并给老百姓的财产安全甚至人身安全埋下巨大风险隐患。
为了从源头上有效治理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公安机关一直都将打击网络账号黑色产业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去年“断号”行动开展以来,打击网络账号黑产取得显著成效,但也从侧面凸显了此类违法犯罪具有很强的顽固性。
此次公安部发布的典型案例,基本囊括了当前网络账号黑产运作的主要类型:有人专门搭建“猫池”窝点,注册贩卖网络黑账号;有人批量购买学生和留守老人的个人信息,用于注册黑账号贩卖牟利;有人搭建交易平台,为网络黑账号及黑产软件的交易、租赁提供中介服务……由此也能看出,网络账号黑产运作不仅形式愈发多样隐蔽,而且已经具有产业化、链条化发展趋势。
“断号”行动的成效,向全社会亮明了国家层面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严打网络账号黑产的坚定决心。但要彻底斩断网络账号黑产链条,还需要各大互联网平台一道行动起来,既强化责任意识,也提升技术能力,把好账号注册关。只有如此,才能共同守牢网络空间第一道“门槛”,让网络空间清朗有序,让老百姓更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