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巡礼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 《法制与新闻》记者 黄浩栋
不久前,上海市静安区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新年伊始,这里的党政干部纷纷表示,要继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护航“总部经济”发展。
近年来,静安区依托法治政府示范区创建,推动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健全行政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确保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静安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和重要窗口,不断提升法治软实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所在,而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便是建立一个卓越的法治政府。”静安区委书记于勇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聚焦静安的经济发展特点,将地区核心竞争力、投资吸引力、辐射影响力和功能承载力‘四力’作为重要指标,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建设法治昌明的高效政府,为上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图为市场监管员走进楼宇为企业提供“家门口”贴心服务。 静安区司法局供图
营商环境法治化
去年7月,意大利知名时尚集团OTB在位于静安区南京西路的锦沧文华广场新开设了四家旗舰店,为静安商圈增添一道亮丽风景和一股全新活力。OTB集团亚太地区负责人Diego Menarin表示,之所以选择静安,是因为这里的商业商贸发达享誉全球,而优异的营商环境对企业而言更是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OTB集团加码投资上海,展现了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对上海发展前景的信心,也是静安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去年以来,外商投资在静安区逆势加速,全区外税总额329亿元,引进合同外资14.2亿美元,位居全市前列。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只有不断提高法治政府建设的水平和能级,才能真正筑巢引凤,吸引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落户静安,带动社会经济全局发展。”静安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吕忆农说,“为此,我们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砥砺前进,不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持续形成并凝聚体现上海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卓越软实力。”
据了解,静安区为此制订了《2022年静安区全面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工作计划》,共十方面33条170项工作举措,内容包括推进线上线下办事深度融合、设立功能区政务服务分中心、推进“首发品牌服务便利化”改革等一系列举措;随后又出台《静安区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工作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国际静安、卓越城区”建设的行动方案》等制度文件,并创新设立全国首个商务楼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简政放权,增强企业和市场活力。
与此同时,针对外资企业,静安区相继实施了“全球服务商计划”“总部经济增能计划”和“亚太运营总部支持计划”等政策,给予“一企一策”的专属支持。
在政策“组合拳”的激励下,2022年静安区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12家,全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112家,其中大中华区及以上高能级总部数量为36家,涵盖高端消费、专业服务、数据智能、生命健康等多个领域,整体规模在上海名列前茅。
重大决策阳光化
不久前,静安区发改委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政策公开讲”节能减排降碳政策解读活动,专门对《上海市静安区关于扶持企业做好节能减排降碳工作的暂行办法》等规章政策进行解读。
“扶持企业节能减排是静安区2022年重大决策之一,暂行办法的发布为政府服务企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静安区发改委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静安区将重大行政决策视为加强依法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2021年9月,静安区人民政府印发了《静安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确保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在阳光、公开、透明的法治框架下有序运行。
在重大行政决策事前意见征集方面,不断加大决策草案预公开和公众参与力度,线下积极听取各方意见,线上通过新媒体平台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参与人数常常逾万人。
在重大行政决策依法合规方面,充分发挥区政府法律顾问团作用,推动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与风险评估,确保重大行政决策100%经过合法性审查。
在重大行政决策信息公开方面由政府门户网站集中发布区政府决策目录以及相关决策事项草案、会议审议、公众意见收集反馈情况等,多维度、全过程展示每一个重大行政决策事项。
3年来,静安区政府已公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31项,范围涵盖社会经济发展、民生热点、营商环境等各个领域,通过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保驾护航,真正实现了集民心、汇民智、解民忧。
管理服务便利化
上海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先生到静安区政务服务中心申请公司股权变更,他在现场登录“智能帮办系统”后填入相关信息,后台AI引擎便自动索引该企业的精确数据,然后自动生成了标准、完整的申报材料,张先生签字和盖章交给窗口工作人员后便完成了整个申报过程,前后不超过15分钟。
然而张先生所不知道的是,15分钟快办的背后是静安区精心构建的行政数据系统和管理服务便利化的工作机制。
据了解,为发挥互联网和大数据优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静安区在全市率先成立政务数据管理中心,打破“条”“块”数据分割状态,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政务数据管理中心成立后,一直努力提升数据资源平台汇聚、治理、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能力,为‘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形成了对治理数字化的有效支撑。”静安区政务数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说,“目前全区已有520项涉企服务事项入驻中心综合窗口受理,并已全部实现线上预约办理,大厅现场叫号到办结平均时间从17分钟减少到12分钟。依托‘静安区智能办’的支撑,全区‘一件事’办件量达到21000余件,部署的自助服务终端和自助服务区总办件量也达到18万件,全程网办量进一步加强。累计制发行业综合许可证700余张,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准营便利度,从各方面大大提升了企业、群众办事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除了信息数据便利化,静安区还在数据管理和安全上下功夫。去年9月,静安区在上海率先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以统筹推进各级政府、各部门的数据运营、数据治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区64个部门、街镇已经分别建立起数据执行专员队伍,确保数据应用管理的流畅和安全。
近年来,静安区持续通过智慧型法治政府建设,既把方便留给企业,同时又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水平和监管能力,不断倒逼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和依法决策能力全面提升,进一步打造高效、简洁、规范的法治政府,更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更大维度方便群众办事。
静安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华说:“静安区始终坚持以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水平和标准建设法治政府,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以一个法治引领的治理生态,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集聚,全方位推动‘总部经济’健康绿色发展。”
记者手记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一流水平的法治政府,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稳定的营商环境,在上海市静安区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切身感受到了区政府为达成这一目标而做的不懈努力。
通过和静安区的企业群众对话交流,记者发现,静安区法治政府建设聚焦民情民意,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制度建设和工作机制创新,将法治化观念结合到服务为民、服务为企的方方面面中去,注重实效扎实推进,将集聚“四力”的工作目标切实落到实处,取得了让老百姓看得见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