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大:《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6月5日起实施 美丽广州有了法治保障
PM2.5年平均浓度连续五年稳定在较低水平,16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到考核要求,受污染耕地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双90%”目标……
近日,广州召开建设更高品质的美丽广州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去年广州生态环境成绩单,同时宣布《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下称《条例》)将于6月5日,即世界环境日当天实行。
针对近期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形,《条例》特别规定了涉疫废物处置的相关要求;《条例》还首次在地方性法规中明确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治协调机制,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同、资源共享和规则对接。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条例》也有明确规定。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在条例之外,“十四五”期间,广州还将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立法,包括将在餐饮、扬尘、噪声、碳排放、饮用水源保护等方面制定或修订多部专项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完善广州市生态环境领域的政策法规体系,为美丽广州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引导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2019年《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完成历史使命后,新《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立法同步提速,经过不懈努力,《条例》于去年10月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今年1月16日,由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批准。
其实,广州是全国最早制定地方法规保护环境的城市。
1987年1月17日,《广州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条例》获审议通过,这是广州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也是第一部环境保护法规。随后进入20世纪90年代,广州陆续出台了《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等。其中,1995年出台的《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的制定与实施,被广州市市民评为广州地区的十大新闻之一,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
“《条例》作为广州市生态环境领域打基础管长远的综合性法规,上承国家和省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下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实际,对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服务高质量发展、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言人郑则文表示。
新《条例》共64条,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构筑了广州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四梁八柱”,构建起大环保新格局。
《条例》率先规定市区生态环境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压实从市区到镇街各级政府的责任,规定了影响生态环境重大行政决策的公共参与制度,将“三线一单”制度纳入条例,明确开发建设应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及自然资源,确定了生态环境修复、生态损害赔偿和生态保护补偿相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
《条例》对碳达峰与碳中和、碳普惠与碳减排也提出了要求,明确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应对气候变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为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内容,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向社会公开温室气体排放信息。
对于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条例》提出建立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及市场交易相结合的低碳行为引导机制,鼓励单位和个人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相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申报核证自愿减排量。
在污染防治方面,《条例》在重点污染物排放、含磷洗涤品管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机动车限量限行、挥发性有机物管控、露天焚烧和烧烤管控、餐饮场所油烟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和利用、噪声污染防治等方面细化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条例》还首次在地方性法规中明确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治协调机制,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同、资源共享和规则对接。
合理控制燃油、燃气机动车保有量被写入法规
《条例》将近年来广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法制化,补充、细化了国家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生态环境部、广东省相关法规等上位法的规定,聚焦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制定了若干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法规明确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依法划定并公布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根据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合理控制燃油、燃气机动车保有量,依法限制燃油、燃气机动车通行等;严控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严控高污染燃料使用及露天烧烤和露天焚烧等污染源;内河港口停泊的船舶推行使用岸电,控制废气排放;对扬尘污染较大的建筑工地等实施在线监测、视频监控。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强化考核断面水质巩固和近岸海域水质提升,规定交接断面水质阶段性控制目标,明确上下游水质交接等责任;禁止销售和使用磷含量超标的洗涤用品,推广使用无磷洗涤用品等等。
“《条例》将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到法治化轨道上,从‘十三五’到‘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战已经从‘坚决打好’转向‘深入打好’,两字之差,既意味着污染防治将走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也意味着从防治污染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郑则文说。
推进国家海绵城市和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条例》强化考核断面水质巩固和近岸海域水质提升,规定交接断面水质阶段性控制目标,明确上下游水质交接等责任;禁止销售和使用磷含量超标的洗涤用品,推广使用无磷洗涤用品等等。
水安全更有保障、水资源配置更优、河湖水环境怡人、污水管网建设等重点任务有效推进、治水成效获得市民充分认可……作为一项民生工作,广州近年在水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水安全保障方面,广州荣获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以流域为单元精算水账,广州基本完善了“以堤防为主、堤库结合、蓄泄兼施”的防洪减灾体系,182.83公里珠江堤防达标提升,珠江广州城区段达到200年一遇防洪(潮)标准。
水资源配置上,广州也荣获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并连续3年获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考核优秀,建成以西江、东江、北江和流溪河构成的“三江四源共济”饮用水源保障格局。全市37家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841.67万立方米,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多年99.98%以上,城乡集中供水普及率100%。
河湖水环境的改善给市民最直观的感受。广州在此领域荣获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称号,147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去年16个国省考断面全面达标。其工作机制——河湖长制工作2次获得国家激励、连续3年获得省考优秀,广州市河涌中心获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先进集体。河湖自然水位运行等低碳生态治理举措推广成效显著,珠江天字码头、猎德涌等中心城区河涌水岸引来白鹭成群。
水务领域的重点任务则实现有效推进。“十三五”以来,广州新建污水管网2万余公里,日污水处理能力达791.03万吨(全国第二);拆除涉水违建1580.72万平方米,443条合流渠箱改造达到清污分流效果的有255条,2.79万个排水单元达标比例85.52%,累计建成碧道821公里。
未来,广州水务将以推进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和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为契机,推进广州市水务“621”高质量发展工作。即构筑“四源共济、六网联动、安全优质”的供水保障网,“千涌通百川、三江护安澜”的洪涝安全网,“单元达标、厂网一体、安全高效”的污水治理网,“优水入万户、碧水绕村流”的水美乡村网,“健康和谐、水清岸绿”的生态碧道网,“一网统管、协同高效”的智慧水务网这6张水务高质量发展骨干网,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水务现代化治理的2大关键能力,建成1座水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提升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答好新时代考卷。
上一篇:山东省税收保障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