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司法案例 > 普通案例

“没想到只花了十块钱邮递费,就解决了几个亿的事儿”

胡强文不知道,在他抵达郑州之前,这里接连几天都是阴雨天气。5月5日下午,带着准备好的锦旗,他走出车站。迎接他的是阳光,跟他解决了那件...

胡强文不知道,在他抵达郑州之前,这里接连几天都是阴雨天气。5月5日下午,带着准备好的锦旗,他走出车站。迎接他的是阳光,跟他解决了那件愁事后的心情一样明媚。

3月24日,作为德尔集团有限公司的代表,他寄给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一封信,想解决集团持股的一家破产企业的长期未注销问题。

“当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没想那么多。”出乎他意料,14天后,他接到了四巡诉讼服务中心的电话。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让他奔波忙活了大半年的事,不到一个月就解决了。

在四巡副庭长王振宇看来,虽然这只是法庭办理的一个普通信访件,但是他和他的团队都想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处理好这次来信,进而探索如何建立完善制度机制,让老百姓的问题有人应,让大家的难事有人管。

“群众来信都是奔着解决问题来的,那我们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大家解决难题。”王振宇说,要把群众寄来的信当成家书认真对待,这样才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只有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一封信引起第四巡回法庭关注

3月28日上午,黄建伟像往常一样从邮政工作人员那里取回了所有寄给四巡的来信。满满一小推车,在他整齐堆满信件的办公室里,不算明显。

黄建伟负责的是四巡诉讼服务中心办理群众来信的第一步。把信件取回后,他会到消毒室对信件进行消毒,然后挨个拆封,逐一阅读。

“先了解来信是要反映什么事,再根据群众的诉求分类登记入台账,分发给其他同志后续处理。”黄建伟说,这是庭里要求的有信必录、有录必全、不留遗漏。

这天,黄建伟像往常一样登记好手头的信件,把包括德尔集团来信在内的十几件信件信息报给了诉讼服务中心主任贾传喜。

德尔集团在河南省某县级市投资了一家新能源企业,经过几年经营,这家公司资不抵债走入了破产程序。经过审理,法院在2022年11月4日裁定终结破产程序并在当日发布公告。按照法律规定,破产管理人应当在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十日内向登记机关办理企业注销登记。令人费解的是,距离企业破产程序终结已经过去四个多月了,但该新能源企业仍然“存活着”。

认真读完这封信,出于慎重考虑,贾传喜把有关情况向王振宇进行了汇报。

作为四巡分管日常工作的副庭长,王振宇时刻关注着涉诉信访工作进展。他随时询问法庭信访处理情况,也定期到诉服大厅接访,与反映问题的老百姓面对面交流。

看完信中描述,王振宇也觉得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具体情况。他与贾传喜商量后决定,“无论涉及哪一层级法院工作,只要在职责范围内,但凡是我们能做的就一定尽最大努力做好”。

可看到本案涉及破产程序,贾传喜表达了自己的顾虑:目前服务中心没有熟悉这一领域的同志,如果仓促应对,处理得不专业怎么办?

这个问题的解决,与四巡探索专业法官参与办理群众来信的思路不谋而合。

“怎么有个信访件?”4月6日一早上班,法官王灯看到桌子上放着一沓文件。接到贾传喜电话后他才明白,这是让他一起出谋划策,参与信访处理。

王灯在调任最高人民法院之前,曾在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了15年,一直没有离开过商事金融审判岗位,还曾经专门从事过两年破产审判工作。尽管现在岗位调整,他较少接触这些类型案件,但他一直对商事审判充满热情。

细细看完案情,王灯觉得“很亲切”。丰富的审判经验让他作出判断,解决这件事并不复杂。

当天下午,王灯递给贾传喜一份信访处理参考意见。总共三条——联系德尔集团了解为何至今未履行注销登记,联系当地法院了解该公司是否已裁定终结破产程序,联系当地法院要求其督促破产管理人及时办理破产企业注销登记程序。

“先把案情是否属实分别向法院和当事人核实,信息如无问题,那必须得按照法律规定来办。”王灯对贾传喜说。

带着这份“专业指导”,贾传喜和诉讼服务团队的同志们开始行动起来。

接到最高人民法院的来电

看着这家投资了几个亿的破产企业一直挂在集团信息下面,胡强文头疼了很久。

德尔集团作为苏州一家知名集团型企业,下属上市公司需要按照法律法规为大股东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这种涉及破产的不良信息一直存在,不仅影响着企业形象,更影响着股民的信心,甚至在银行资信评级也受到质疑。那段时间不停有股东打来电话询问原因。

胡强文也跟当地法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沟通过很多次,但是一直没有得到何时能够注销的确切答复。眼看不能再拖下去了,他便开始寻找更多帮助。

集团分管法务的副总经理建议他给在河南郑州的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写信反映一下诉求。“试试看吧,反正成本也就十块钱。”胡强文没抱多大希望。

4月7日接到贾传喜的电话时,胡强文愣了一下,“这真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给我打来的电话吗”?

这天对贾传喜来说是忙碌的一天,从早到晚,他一直在打电话。从多方联系取得作出破产裁定的法院和承办法官的联系方式,到向承办法官告知信访来信并询问情况,再到等待承办法官作出回应,最后给寄信人胡强文打电话告知信访处理情况,他忙活了6个多小时。

“你是‘智囊’,得坐在我旁边一起听听。”贾传喜笑着对王灯说。打电话时,贾传喜请王灯回复专业问题,并请王灯与原审法院承办法官就争议点直接沟通——

“我们已经去推动了,但是我们市的市场监督部门表示还要再研讨一下。”凭借专业素养,王灯对基层法院承办法官提出的问题一一快速作出回应。

胡强文听到电话那头贾传喜对他说:“请放心,这个情况我们会持续关注。”他有点不敢相信,仅仅是寄了一封信,也没去现场跟电话里的这位同志见面,真能解决问题吗?

在四巡建议下,胡强文直接联系了案子的承办法官,法官向他作出解释,也十分配合地与他沟通后续处理事项。

“这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小地方,每年的案件量不多,涉及企业破产的就更少了。”胡强文对当地法院缺乏处理企业破产经验、慎重开展工作表示了理解。随后,他也看到了在最高人民法院直接指导下,当地法院更加明确地适用法条、大胆推进工作所作出的努力。

根本目的是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其实对于这封信,以往的通常做法是层层转交下去。但这样周期很长,可能处理效果也不好。”王振宇觉得,既然发现了问题就不能怕麻烦,要有责任意识,努力解决好老百姓的难事。

“亲友之间发个信息都希望对方尽快回复,更何况是认为自己权益受到侵害的老百姓呢?”

在王振宇看来,“有信必复”是化解信访的“牛鼻子”。落实“有信必复”,一方面能够给予老百姓急需的司法关怀,另一方面通过回信直面问题,可以对法院工作进行“质量检验”,通过末端“售后服务”促进前端审判执行“生产环节”,进而避免“一案结而多案生”。

说到底,“有信必复”只是措施,根本目的是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目前,四巡已经开始了各项探索。

“只有精准识别群众反映的问题,才能更加精准高效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贾传喜介绍,当前,根据法庭自身职能,他们将收到的信件划分为“属于四巡管辖案件”“需转本院各部门案件”“越级访”“反映问题”“咨询与意见建议”等九大类,下一步还将继续细化完善分类标准。

除了精准分类、精准识别,法庭还建立了一整套流程化管理机制、台账化管理机制。来信办理到哪一步都有专门的台账记录和经办人签字确认,防止信件在办理过程中遗失遗漏。现在已经建立十大台账,覆盖了办信全过程。

此外,法庭还与巡回区内的河南、安徽、湖北、山西四省建立工作群,每月通报涉及各省的来信情况,探索建立跟踪督办机制。

王振宇觉得这还远远不够。“一件案件做成了不意味着其他案件这么办也会成功。”下一步,四巡将以这次成功经验为样本,建立完善专业审判团队参与化解涉专业领域信访件的规范化机制。

“这些制度机制都需要我们反复探索、反复完善,最后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建章立制、行稳致远,这是王振宇和他的团队希望达到的目标。

一只会引发巨大效应的“蝴蝶”

今年第一季度,四巡服务中心登记来信979件。诉讼服务中心副主任吕芳介绍,除了网上来信可以电子模板化回复,大部分纸质信件都需要诉讼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逐一电话回复,一个电话打下来通常需要20多分钟。

变化正在悄悄发生。吕芳发现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有年轻同志跑来向她请教在办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前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

“大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信访化解,反思不足,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让老百姓更满意。”吕芳说,涉诉信访化解理念上的转变和制度上的跟进,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

4月21日,贾传喜再一次给胡强文打来电话。几个小时前,贾传喜联系了破产案件的承办法官,法官告诉他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已经在前一天办好了破产企业的注销事宜。

得知这个消息,胡强文马上放下手中工作上网查看。看到破产企业信息已经清除,他如释重负,“没想到只花了十块钱邮递费,就解决了几个亿的事儿”。

作为王灯审判团队的法官助理,刘慧慧在两天后给胡强文打了回访电话,想听听他对法官工作和这次信访办理的意见建议,总结下一步专业法官团队参与信访化解的经验。“办理信访跟我们审理案件其实是一样的,都要通过规范的流程程序、扎实的业务能力和主动的服务意识,让老百姓信任我们,进而感受到公平正义。”刘慧慧说。

经历了这件事,胡强文觉得,以后企业再面对类似的问题,他们依然会选择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人民法院给了他们充足的信心和底气。

(孙航)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