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轮洗牌的信托公司再次迎来年度大考。《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多家信托公司处了解到,监管部门日前向信托公司口头通知了最新年度监管评级结果,这是自去年11月份下发《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简称“《办法》”)之后的首个“榜单”。据悉,新评级结果将作为监管部门综合衡量信托公司经营状况、管理能力和风险水平的重要依据。对此,业内专家表示,监管评级思路体现差异化监管的强化,这有利于推动信托行业的转型发展。
记者了解到,此次监管评级设置公司治理、资本要求、风险管理、行为管理和业务转型五大评级模块,分别赋予权重20%、20%、20%、30%和10%;将信托公司的监管评级结果分为1—6级,数值越大反映机构风险越大,需要越高程度的监管关注。不过,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和系统性影响评估结果原则上仅供监管机构内部使用,不得对外公布。
另外,在此次监管评级中,信托公司的监管评级结果分为1—6级。其中,监管评级最终得分在90分(含)以上为1级,80分(含)—90分为2级;70分(含)—80分为3级,60分(含)—70分为4级;40分(含)—60分为5级;40分以下为6级。监管评级结果3级(含)以上为良好。
作为新办法下发之后的首次评级,其公司之间的评级标准明晰,结果差距明显。比如,监管评级结果为1级的,表明信托公司经营管理各方面较为健全,出现的问题较为轻微,且能够通过改善日常经营管理来解决,具有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而监管评级结果为6级,则表明信托公司经营管理混乱,风险很高,已经超出机构自身及其股东的自救能力范围,可能或已经发生信用危机,个别机构已丧失持续经营能力,必要时需进行提级监管或行政接管,以避免对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被金融监管总局认定为高风险机构的信托公司,无需参与初评,评级结果直接定为6级。
为优化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体系,加强信托公司差异化监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3年11月印发《办法》。升级之后的信托公司监管评级规则更为完备,充分反映当前信托公司经营特点、风险特征和监管重点。根据《办法》,信托公司的监管评级周期为一年,评价期间为上一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对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制定更为完备的信托公司监管评级规则,充分反映当前信托公司经营特点、风险特征和监管重点,强化监管评级结果运用,引导信托公司立足受托人定位,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和行为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而在业内专家看来,新评级结果的运用势必对信托公司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对具有系统性影响的信托公司,相较于同级别的其他公司需进一步提高监管强度。而对于监管评级良好,具有系统性影响的信托公司,可优先试点创新类业务。“对于排名靠后的信托公司无疑是雪上加霜,倒逼这类信托公司加速业务转型。”对此,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此前表示,评级的结果,肯定会对先前出现兑付风险的公司未来开展创新业务产生影响。
事实上,化解存量风险、强化风险管理,是信托公司稳步推进转型创新的必要保障。以近期为例,有关探索差异化路径以及风险防范化解等话题是不少信托公司年中工作会议中的“关键词”。
交银国际信托在对下半年经营管理工作进行部署时提到,坚守底线,聚焦风险防范化解打好攻坚战。加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严守合规及内控案防底线,扎实推进风险管控清收工作,持续推进审计监管发现问题整改。昆仑信托高管在年中工作会议上强调,公司上下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风险项目化解当作下半年核心工作,敢于担当,以务实的作风全力推进风险化解。大业信托会议明确,要积极作为,加快风险处置化解工作,为公司卸下风险包袱而勇于担当。
此外,中诚信托在下半年工作重点提到,将全力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升级行动部署。陆家嘴信托称,下半年要稳住“固有业务、非标业务、风险化解”三个基本盘。针对下一步工作,中海信托表示,要加速推进存量风险项目处置,全力统筹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当前信托公司在风险防范化解方面主要有两大任务:一是存量不良业务风险;二是转型创新业务与传统融资类业务面临的风险点迥异,亟须构建与转型创新业务特点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能力。”信托行业分析人士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