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法治热点

多方协同扎实推进税收法治建设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昊3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两高”《关于办理危...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昊

3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两高”《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依法惩治危害税收征管典型刑事案例。发布会上,四部门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依法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工作情况。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政法机关坚持依法能动履职,积极配合国家税务总局等主管部门依法打击逃税、骗税等危害税收征管犯罪行为,多方协同扎实推进税收法治建设,维护国家税收安全。

有效遏制涉税违法多发频发态势

危害税收征管犯罪,不仅扰乱国家税收征管秩序,逃税、骗税等犯罪更直接危害国家税收,破坏社会诚信体系,必须依法惩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事审判第四庭庭长滕伟介绍了人民法院在打击危害税收征管犯罪方面的具体举措。

滕伟说,对涉税犯罪人民法院一方面立足于“打”。通过严厉打击使犯罪行为得到及时惩处,促市场主体不敢以身试法。另一方面立足于“治”。减少、防范税收犯罪,关键要在制度上、监管上下功夫,做到完善制度与强化监管并重,“抓前端、治未病”,使得市场主体不能以身试法。

“近年来,在公安、税务和检察机关的协作、配合下,人民法院始终保持对涉税犯罪从严打击的高压态势。”滕伟说,5年来,全国法院共审结涉税犯罪案件30765件,判处48299人,一大批危害严重、社会关注度高的犯罪分子得到依法严惩,有效维护了国家税收征管秩序和国家财产安全。

“在打击犯罪的同时,人民法院积极参与综合治理。”滕伟说,2023年,最高法加入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工作机制,在全国自上而下建立起包括公安、税务、检察等八部门在内的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工作机制,形成了从行政执法到刑事司法全链条、一体化打击涉税违法犯罪的新格局,在全社会积极营造“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税收法治氛围。

“2023年,税务部门共依法查处涉嫌违法纳税人13.5万户,挽回税款损失1810亿元,配合公安部门对8228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539名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发布会上,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副局长付利平介绍了精准打击偷逃税行为有关情况。

付利平说,税务部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人员、重点地区,对于涉税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特别是精准打击“假企业”“假出口”“假申报”,精准打击行业性、区域性重大案件和职业化犯罪团伙,精准打击主犯、累犯和内外勾结犯罪分子,有效遏制了涉税违法多发频发态势。

紧盯犯罪变化趋势发起集群战役

据了解,2023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涉税犯罪案件1.6万余起,破案挽回经济损失37亿元。

“近年来,公安机关紧盯涉税犯罪变化趋势,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持续保持对涉税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有效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吴迪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公安机关打击涉税犯罪的情况。

为保障发票电子化改革顺利实施,公安机关密切关注数字化电子发票改革措施落地和涉数字化电子发票犯罪问题,共立案232起,有效震慑不法分子。

为有效策应中央相关专项工作的开展,公安机关坚决落实中央有关医疗行业整治、粮食领域反腐等系列部署,对医药销售、粮食购销领域虚开犯罪活动开展针对性打击,在全国范围发起95起集群战役,有力斩断了以发票为工具的利益链条。

为持续严打骗取出口退税犯罪,2023年公安机关先后组织发起集群打击112起,全年骗取出口退税犯罪立案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涉案总价值和挽回经济损失同比均大幅上升。同时,严厉打击不法报关行、货代公司等不法中介团伙,初步遏制了骗取出口退税犯罪高发的态势。

“公安机关将以此次司法解释出台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坚持实战实用实效导向,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吴迪说。

聚焦涉税犯罪重点区域行业群体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19393人,提起公诉54176人。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余双彪介绍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犯罪的特点。

“此类犯罪罪名相对集中、虚开犯罪突出。”余双彪说,近5年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的危害税收征管案件占整个刑事犯罪案件、经济犯罪案件总数的0.6%、12%左右。其中,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和虚开发票罪两个罪名合计占91.9%,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占比约80%。

“新业态、行业性逃税问题突出。”余双彪说,贵金属、农产品、废旧物资、电子产品、石化、煤炭等行业仍是虚开骗税犯罪高发领域。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兴经济业态迅猛发展,其业务形态、盈利模式、劳务关系等复杂多样,税收监管措施面临新挑战。文娱领域个别人员利用“阴阳合同”“股权增资”等形式,借关联企业名义取酬获利,或利用“税收洼地”转变收入性质,设立“空壳公司”实施虚开发票行为,逃避个税监管。

“此类犯罪呈现各种罪名交织的特点。”余双彪说,虚开骗税犯罪规模化、复杂化、链条化特征更为明显,犯罪手法不断演变,网络平台成为虚开新渠道;不法分子通过增加环节、细化分工,拉长犯罪链条,涉及企业更多、地域更广;“税收筹划”、黑中介起主导趋势,涉及虚开、骗税、虚假结汇、伪造公文、洗钱、走私、逃避商检等,多种罪名交织,打击难度进一步加大。

“仅去年,检察机关就起诉涉税犯罪4580件9428人,较2022年上升15.9%、10.9%。”余双彪说。

余双彪介绍了检察机关打击危害税收征管刑事犯罪,依法维护税收征管秩序采取的多种措施。检察机关聚焦涉税犯罪高发多发、税收洼地等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坚持全链条一体化打击,从严惩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骗取留抵退税犯罪,持续保持刑事打击的高压态势。充分发挥捕诉一体化办案机制优势,积极引导侦查,及时调取证据,5年来检察机关共提前介入涉税案件5678件。联合公安部挂牌督办一批重特大虚开骗税骗补案件。部署开展成品油行业涉税违法犯罪专项整治工作,对成品油行业利用非法篡改加油机税控芯片数据偷逃税违法犯罪进行全链条打击。

“2022年,最高检牵头建立五部门打击文娱领域涉税违法犯罪协作工作机制,落实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完善行刑衔接机制,推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余双彪说。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