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终特稿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法治建设的呼声期盼,以高质量立法和监督工作,推动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修改慈善法,对网络个人求助、慈善募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等社会关切作出回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每一部法律都满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
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反家庭暴力工作情况的报告,检查安全生产法的实施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开展监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质量立法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完善立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
2023年9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开始施行。作为一部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专门立法,虽然属于“小切口”立法,但意义大、影响广。
“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保障残疾人与老年人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有力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负责同志说。
慈善,是实施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12月25日,慈善法修正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再次审议。
从去年12月对慈善法修订草案进行初次审议,到今年10月对慈善法修正草案进行审议,再到今年12月再次对慈善法修正草案进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修法过程中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在修正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组织意见征询活动,人大代表、基层群众和联系点工作人员踊跃参与,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好建议。比如,天津小白楼联系点工作人员一边走街串巷,征询社区群众关于慈善法修正草案的意见,一边走访社区视障患者和社会救助、优抚对象,深入了解当前实践中慈善工作存在的问题,向法工委递交了他们提出的意见建议。
12月25日,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三审稿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25日分组审议时普遍认为,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有助于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草案目前已较为完善,建议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
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修改慈善法、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等,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
2023年9月1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开始施行。自此,青藏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有了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制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加强生态风险防控的客观要求,是解决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特殊问题、回应青藏高原人民群众新期待的现实需要,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起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对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负责同志说。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该法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是落实党中央关于海洋环境保护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持续改善海洋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的迫切需要,对于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障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制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检查湿地保护法等生态环保领域法律的实施情况,推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新期待。
完善工作机制监督“一府两院”
生态文明建设最能给老百姓带来获得感,环境改善了,老百姓体会也最深。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加强生态环境监督。
10月2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国务院关于打击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围绕同一主题,对“一府两院”三个报告同时开展专题询问。
“公安机关将采取哪些措施更加有效地打击和防范环境资源犯罪?”
“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应如何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在以司法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方面,最高人民法院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在面对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形势新要求的情况下,请问,人民检察院现在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打算如何综合发挥‘四大检察’的职能优势,来进一步地做好法律监督工作。”
……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有关与会同志提出询问,问出了人民关切,问出了监督力度。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首次围绕同一主题,对‘一府两院’三个报告同时开展专题询问,体现了本届人大监督工作细致深入的谋划,是一次创新,也是常委会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参加专题询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
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开展有力监督,用法治力量保障美丽中国建设,让人民群众切身体会到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
2016年以来,各级人民法院共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1.5万余份,签发率由2016年的52%提升至2022年的77.6%;
同时,目前反家暴工作中还存在着强制报告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强化、干预制度利器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救济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多部门协调联动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
……
8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反家庭暴力工作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时充分肯定了报告,同时强调要完善法律配套措施,强化制度落实,推进预防、处置、救助、惩戒、矫治等环节综合治理,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切实保障家庭成员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为促进安全生产法全面有效实施,推动法律宣传普及,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启动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8月至9月,执法检查组赴山西、内蒙古、吉林、福建、河南、甘肃6省(区),对“安全生产工作基本方针、原则、机制落实情况”等10个方面进行重点检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振兴民族种业的决策部署,运用法治方式推动种业发展,进一步夯实种业振兴的法治基础,不断提高依法治种、依法兴种水平,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开展种子法执法检查。从检查情况看,各地各部门依法推进种业振兴成效明显。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既全面了解法律实施情况,又抓重点、抓问题、抓典型,推动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完善制度;丰富拓展方式方法,提高检查实效,推动法律宣传普及。
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新时代侨务工作、反家庭暴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神卫生工作、安全生产法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开展监督,推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下一篇: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