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时评
□ 常鸿儒
为持续净化未成年人上网用网环境,近日,北京开展“涉未成年人不良价值导向内容”专项举报行动,重点打击在网络平台上故意炒作炫富媚富、美化摆烂躺平等行为,并畅通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各界积极举报相关线索,引发广泛关注。
正值暑假,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机会更多、时间更长,一些别有用心者瞅准了这点,刻意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各种具有不良导向的文章、短视频等,以期赚取流量,获利变现。他们有的鼓吹躺平、摆烂等错误思想,有的宣扬奢靡享乐、“拜金”等错误观念,有的则通过剧本演绎等方式编造师生矛盾、家庭矛盾。这些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网络素养有所欠缺的未成年人来说,很容易造成不良影响。
应该看到,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有关方面也于今年6月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其中就包括整治不良内容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此类信息花样百出,变化翻新较快,且通常夹杂在文章或短视频中,给监管治理工作带来了难度。而要避免“漏网之鱼”,就需要发动包括家长、未成年人在内的广大社会公众来共同治理。
此次北京开展“涉未成年人不良价值导向内容”专项举报行动,通过畅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举报渠道,让公众在发现相关不良信息时即可“一键举报”,不仅能大幅提高投诉举报的数量和效率,而且可以让平台在受理此类问题时更有针对性,从而进一步压缩不良信息隐形变异的生存空间,持续净化未成年人上网用网环境。
未成年人保护无小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打击网络不良信息方面,畅通公众举报渠道只是“前半篇文章”,还需要监管部门和平台做好“后半篇文章”。这既需要对举报的信息作出快速甄别,对相关内容及时处置,更需要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有关公众参与的制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