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创造与科技创新相融并进
——深圳积极运用高价值专利助力高质量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当前,以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领域、新业态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新挑战,提出新课题,包括如何快速完善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保护;如何迅速转化创新成果;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下,在全球范围内更便利申请知识产权,有效解决争端等。
作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和我国知识产权大市,为保护好知识产权这一创新发展的制度基石,深圳用一系列探索让高价值专利的创造和运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能。
让海量知识产权“动”起来
专利产业化率,直观体现了将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2022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6.7%,创近5年新高。如何让更多创新成果通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获得实际价值,一直是企业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
“创新的思维、技术和解决方案,以及通力合作,对于我们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气候变化、地缘政治紧张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一系列挑战至关重要。为了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和框架来构建繁荣的创新生态。”近日,在“跨越创新边界——2023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上,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托马斯·拉马瑙斯卡斯表示。
而在金杜律师事务所全球主席王俊峰看来,推动知识产权有效运用,需要市场化专业资源与服务的支撑,需要不断促进知识产权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因此,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推进知识产权运营供需对接”的意义更加凸显。
据了解,近年来,为了创建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政策体系,深圳出台实施《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深圳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5)》《加强数字经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施意见》等近30项知识产权保护规章制度,并在《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中创新提出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资本化、证券化等创新举措,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管理体系,为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利用夯实了宽阔的道路。
让企业创新才华“活”起来
作为5G的增强和演进,5.5G技术正在跨越连接的边界——从支撑万物互联到使能万物智联,5.5G可以实现人联、物联、车联的多感官、沉浸式、超现实体验。而全行业正在积极探索5.5G各项关键技术能力的研发和验证,包括实现万兆下行的超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兑现千兆上行能力的灵活频谱接入技术,以及开启千亿物联的无源物联技术……记者了解到,这正是众多企业基于华为以专利方式分享的创新成果而打造的5.5G创新“生态圈”。
“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的合理保护和分享,千行百业才能共同促进产业发展。”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表示,截至2022年底,华为在全球共持有超过12万项有效授权专利,包括在中国、欧洲分别持有4万多项专利,在美国持有2.2万多项专利。2022年,华为专利许可收入约5.6亿美元,这些许可收入被再次投入6G、WiFi-7等相关的下一代标准技术研究中。
“尽管许可收入目前只占我们研发支出的一小部分,但这已表明我们的创新得到了行业参与者的认可,已经形成了有效的‘投入—回报—再投入’创新正循环。”华为法务部副总裁、重大项目部部长沈弘飞说,“这就是我们对如何以创新正循环促进整个产业持续创新和共同创新的认识。”
深圳众多企业纷纷走上创新之路。截至2023年5月,深圳发明专利有效量26.42万件,约占全国总量7.3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9.6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9倍;每万人口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达82.64件。
让全球创新成果“用”起来
“知识产权是保护新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可帮助全球的企业、创新者和创造者释放有形价值。但是,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元宇宙、生物打印、无人驾驶等也增加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复杂性。知识产权必须被更广大的人群理解和使用,而不是掌握在一小批专业人士手中。”在7月20日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第二届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会议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夏目健一郎的发言引发了人们对于专利保护和知识壁垒的深思。
在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会长奥山尚一看来,传统的封闭式专利策略旨在保护和延长现有技术的生命周期免受商业竞争对手的侵害。鉴于当前新技术空前发展,专利竞赛正在扩展到以前未触及的领域,开放式专利策略或者二者相结合的混合专利策略新范式越来越受欢迎。“当前,标准必要专利的全球治理仍需各国共同努力。”奥山尚一说。
“标准必要专利的反垄断问题,主要是指过高收费或者过低付费的问题,我们主张合理收费。”沈弘飞表示,一方面,创新需要长期持续的巨额投入,需要获得合理回报,过低的专利费会使创新无以为继;另一方面,专利费也不能过高,过高将使产业承担不合理的成本,先进技术难以快速普及,使创新成为少数人的特权,同样会遏制创新。“我们认为,平衡的许可策略可以激励创新,推动创新成果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创新者和使用人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平衡,让知识产权创造与科技创新同向聚合、相融并进。”
(光明日报深圳7月25日电)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26日 08版)
[ 责编:徐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