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朱宁宁
人大代表是党和国家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提出议案建议,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基本的、主要的方式。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是尊重代表权利和人民权利的具体体现。
2282件议案、43750件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至五次会议期间,代表们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盼,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依法认真审议代表议案,各有关方面提高建议办理效率,支持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议案建议在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推动解决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郭振华介绍说,从审议和办理结果看,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所提议案建议均已审议和办理完毕。601件代表议案涉及的89个立法项目已经常委会审议通过,145件议案涉及的14个立法项目已提请审议,547件议案涉及的91个立法项目已列入立法规划或立法工作计划,代表建议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的均占建议总数的70%以上。
据郭振华介绍,本届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施代表法,支持代表依法履职,落实“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不断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工作水平,在服务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上作出有益探索,迈出坚实步伐。
内容高质量彰显出代表心怀“国之大者”的使命责任。五年来,全国人大代表聚焦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扣国计民生,反映人民意愿诉求,提交一件件接地气、察民情的议案建议。
办理高质量体现了各部门尽职履责的有为担当。五年来,各部门加强与代表联系沟通,不断改进办理工作,增强办理实效,将人大代表的真知灼见转化为国家法律和政策举措。
解民惑、纾民忧、顺民意。人大代表聚焦社会热点焦点提出务实有效的意见建议,国家机关尊重代表权利将代表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招实招。来来往往之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
群众“金点子”变为代表“好建议”
代表联系群众愈加紧密
通过专题调研、走访座谈收集意见建议,走进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倾听民声,在基层立法联系点收集民意汇聚“原汁原味”意见……五年来,代表们及时收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精心打磨后形成议案建议,群众“金点子”变成了代表“好建议”。
尤其让人难忘的是,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广集民智、广汇民情,围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各地的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是否合法?应急防控物资的管理是否到位?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是否有力?这些都牵动着代表的心。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为健全疫情防控法律制度以及强化疫情防控保障奋力发声。
“方代表,您好!您的建议我们收到了。相关文件是在您的建议基础上充实完善的。感谢您对民政儿童福利工作的关心,期待您继续指导。”2020年2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方燕收到了民政部相关工作人员发来的一条信息,这让她既惊喜又振奋。
工作人员所说的“相关文件”是民政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的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通知》。这份文件的基础,正是方燕提出的一件建议。2020年2月1日,方燕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民政部以及中国政府网专栏提交了《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未成年人弱势群体保护的建议》。从提出建议到相关部门正式出台文件,仅用了10天时间。
在那个特殊的春天里,代表们提出的众多兼具针对性与操作性的建议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决策参考。
实际上,坚持问题导向,是本届全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的一大鲜明特色。从建议内容看,代表们紧扣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建议。其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直都是代表们关注的重点。数字显示,2018年,科教文卫体类和社会及公共事务类建议有2375件,2021年与民生问题相关的建议提升至2884件,2022年达到了2900余件。
“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
不断创新办理工作机制
自2019年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都会以常委会办公厅的名义,向大会期间提出建议的代表及原选举单位逐一通报代表建议的交办情况。
为代表配备“联络员”,建立沟通联系“直通车”;注重通过专程走访、出差顺访等方式,当面征询意见、反馈后续工作情况;通过政务微信、视频会议等线上渠道加强同代表沟通交流……回顾过去五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议案建议工作的一大亮点就是通过全过程沟通联系实现高质量办理,将议案建议办理与密切联系人大代表、虚心听取意见建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促进立法和监督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办理质量。
其中,增强代表建议办理实效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办理重点督办建议。本届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对代表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认真研究筛选,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共确定95项重点督办建议,涵盖代表建议1210件。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通过制定督办工作方案、召开督办工作座谈会、开展督办调研等方式,强化同代表和承办单位的沟通联系,加大督办工作力度,推动重点督办建议办理取得实效。
此外,为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质效,全国人大常委会推动建立代表建议答复承诺解决事项落实机制。2021年12月,常委会办公厅对91家承办单位作出的4276件答复承诺解决事项落实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其中已落实3834件,占比90%。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采取创新举措,大力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搭建各有关方面与代表沟通情况、开展工作的“直通车”,推进代表议案建议工作走深走实,不断提升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水平。从2021年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托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按照“一建议一群组”原则组建建议办理微信群,为每一件建议搭建办理沟通平台,让代表更好地参与建议办理全过程。比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结束后,围绕大会期间代表提出的9203件建议建立了9203个建议办理群,35个代表团建立35个服务保障群。
截至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累计创建近两万个政务微信工作群组,便于代表参与议案建议办理、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以及代表小组联系沟通。同时,积极协助各单位利用平台召开视频会议或进行视频直播,邀请代表远程参加各类工作会议等60余次,近400人次代表远程参加。其中,利用平台召开了49场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视频会议,近300人次代表远程参加,进一步扩大了代表对议案建议办理过程的参与。
“‘一建议一群组’是推动代表建议全流程信息化工作的全新探索。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下功夫、求实效,持续改进优化,努力为代表建议工作提供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数字化、信息化服务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局长傅文杰说。
从“有来有往”到“常来常往”
建议办理质效日益提升
认真审议代表议案,研究办理代表建议,是国家机关的法定职责。2022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听取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本届以来,国务院扶贫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单位,都先后在常委会会议上报告了建议办理工作情况。
五年来,有关机关、组织做深沟通内容,做优沟通形式,做全沟通环节,高质高效办理代表议案建议,建议办理从“有来有往”向“常来常往”转变。很多承办单位明确提出,在办理代表建议过程中必须与提出建议的代表百分之百沟通,将其作为办理答复的必经程序。
2021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熊思东提出了《关于加快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建议》。让他颇感意外的是,还没闭会就有科技部工作人员联系他:“您的建议非常及时,不但提出问题还给出了解决办法。很多想法跟我们正在着手的重点工作想到一块了。”此后,有关长三角科创的建议交由科技部主办,教育部、工信部等部门协办。
“联系次数非常多。”熊思东告诉记者,他陆续接到相关办理单位电话,有的还不止一次。还受邀参加座谈会以及相关调研,甚至建议办结后还继续保持密切沟通,征询新的意见建议。“基层人大代表对人民群众的呼声进行凝练并反映到国家层面。相关国家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政策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熊思东说。
在办理代表建议过程中,各承办单位创新工作方式方法。2021年,“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被确定为全国人大重点督办建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作为主办单位。2021年7月21日,人社部专题组织召开与全国人大代表的沟通座谈会,不但邀请黄超、柴闪闪等4位代表当面座谈,还有7位代表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参会。
“非常满意!”对于本届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不管是建议回复的效率还是质量,代表们普遍给予高度肯定。
上一篇:奋楫争先 凭法呈祥
下一篇:高价彩礼等陋习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