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 本报记者 周宵鹏
今年夏秋,白洋淀的一只鸟和一条鱼“火”出了圈。
鸟是全球濒危物种青头潜鸭,鱼是生态指标性鱼类鳑鲏鱼——这两种对生存环境非常挑剔的动物在白洋淀“落户”,成为白洋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写照。
河北雄安新区设立五年多来,白洋淀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华北明珠”光彩重放。在这背后,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打造的白洋淀生态智慧监测体系功不可没。
“白洋淀生态智慧监测体系集水文、水质、气象、空气质量等多种生态数据监测为一体,为雄安新区及白洋淀环境管理、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成为打好蓝绿交织底色、守护新区淀清鸟翔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先诊后治打造智慧监测体系
冬日渐寒,白洋淀虽已不见苇绿荷红,但芦花翩飞、碧水连天、胜景依旧。
然而,雄安新区设立之前,白洋淀面临着“口渴”、污染等难题。彼时,白洋淀作为生态屏障的功能逐渐丧失,并且极度缺乏监测数据,水域面积相当于56个西湖大小的白洋淀,仅靠5个国控监测点位掌握全淀水质,远不能满足管理需求。
河北省印发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明确提出,到2022年,白洋淀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显著进展,生态系统质量初步恢复。“治病先要诊断正确,才能对症下药。”2018年刚刚成立的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充分认识到,必须尽快了解366平方公里的白洋淀全域污染状况。
当地监测基础薄弱、监测能力落后,只能重新构建新区全面、高效、精准的生态监测体系。依据国务院《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以建设“数字雄安、智慧环保”为目标,提出完善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创新打造监测信息平台的方案。
4年来,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充分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布设“天、空、地、淀”立体监测网络,面向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管理、保障公众知情权、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建设起国内集水文、水质、气象、空气质量等多种生态数据监测为一体的“超级自动站”,搭建一纵一横的数据整合共享体系,构建环境智能分析模型,打造出白洋淀生态智慧监测体系。
全域监测搭建智慧监管平台
随着工作人员的操作,成功取样的多功能无人船回到航行在白洋淀上的“雄安监测一号”母船。
“多功能无人船适用于各种环境采样,船体挂载的声呐系统可实现水下暗管监测。样本采集完成后,可立即在监测舱仪器设备中开展分析、处理数据。”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自动室负责人刘程介绍。
根据白洋淀圩田纵横、沟壑繁杂的地理特征,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创新性建设白洋淀生态环境机动监测体系,建成以“无人机/船+遥感”“无人机/船+传感器”“无人机/船+VR”为载体的灵活机动监测能力,基本实现对白洋淀湿地和水质的全域监测能力。
“雄安监测一号”监测船正是这样一个“空地淀一体化”的水上监测实验室,搭载两艘无人监测船和一架水质监测无人机,集探查、采样、化验、实时指挥于一体,能够实现14项水质指标的快速分析。
此外,采用“固定监测+移动监测+卫星遥感”的方式,白洋淀内还设置了24处水质监测固定站、浮船站和预警站,实现对淀区水质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监控监测。通过5G+VR等技术手段,各个点位采集的水质数据可以实时上传至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
监测点实时情况、淀区水质实时数据、预警事件分析……所有前端感知系统监测的数据都汇总在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这里是雄安新区环境监管的“中枢大脑”,新区及白洋淀流域的90余万条数据信息接入并持续更新,工作人员操作系统进行监控指挥和数据分析。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设置在新区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这里还有运用VR等新技术建造的新区全域数字沙盘和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质控的采样软件平台,这一饱含“智慧”元素的监测体系为新区生态环境和污染治理提供着有力支撑。
成效凸显构建立体监测网络
信息化新技术在生态环境场景中的应用,已通过专利初步审核;国内首个环境信息化模型标准已进入雄安信息化标准体系……雄安新区是首批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试点城市,白洋淀智慧生态监测体系充分体现着“雄安质量”。
随着白洋淀智慧生态监测体系的成功打造,纵向打通国、省、市、县四级生态部门的数据渠道,横向汇聚雄安新区水利水文、地调、气象、城市管理等业务主管部门的相关数据,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立体应急监测网络也初步构建,新区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正在实现监管智能化、治理精准化、决策科学化。
春游碧翠满淀,夏赏映日荷塘,秋观芦苇金黄,冬看坚冰坦荡。5年来,白洋淀不仅恢复一淀清水、重现四季竞秀,更与郁郁葱葱的“千年秀林”和如火如荼的新区建设,一起勾勒出“未来之城”绿色发展、水城共融的美好图景。
“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白衣仙子”中白鹭、“鸟中活化石”震旦鸦雀……鸟类是环境的“生态试纸”,截至11月底,白洋淀野生鸟类种群数量已达248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42种。
“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基础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雄安新区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吴海梅表示,雄安新区生态环境部门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完善生态治理体系机制,助力雄安生态典范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