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余东明
□ 本报见习记者 张海燕
“法治南东,你我共建。”对着镜头,一名外卖小哥开心“比耶”,喊出“法治共建”的口号。这名外卖小哥所处的地方,正是被誉为上海“城市之心”的南京东路街道。
日前,一场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工作启动会在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举行。大屏幕上,社区居民、楼宇白领、外卖快递配送员等纷纷讲述居住生活在南京东路街道的法治获得感和参与感。
据了解,作为全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的8个试点地区之一,南京东路街道是上海唯一一个入选的试点地区,长期以来具有深厚的法治建设基础,并于近日审议通过了《南京东路街道关于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把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行动纳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
翻开这份《方案》可以看到,社区居民将成为重点普法对象。提升行动围绕“加强教育引导”“推动实践养成”“培育法治文化”3项主要任务展开,以持续提升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法治能力和法治涵养。
为实现这一目标,街道还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拟定“实践基地培育行动”“法治民意直通行动”“法治文化涵养行动”“法治素养测评行动”4项重要行动,可谓时间紧凑、路径清晰,并坚持以目标为导向,要求适时组织开展测评行动,以测评促提升。
据了解,行动之一是设立一批“法治素养实践基地”,培育一批“法治宣讲员”,依托实践基地定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切实提升群众的学法参与度和体验感,引导社区居民确立法治思维,形成奉行法治的行动自觉。
行动之二是在充分发挥已有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联系点等点位功能的基础上,设立多个“法治民意直通点”,通过立法研讨会、社区沙龙等形式,畅通社区居民表达法治民意的渠道,形成法治民意报送机制、法治需求反馈机制和典型案例分析机制。
行动之三是提炼本街道特色的法治文化要素,创设凸显南东法治文化特色的法治标志物。同时,创新法治文化载体,开展社区法治环境微更新,开发丰富的法治文化产品。深耕法治文化内涵,构建多层次的法治文化活动体系。
行动之四则是围绕公民法治素养的丰富内涵,结合社区居民结构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法治素养测评指标。在试点期间,街道适时组织开展测评行动,客观检验试点行动的实际成效,以测评促提升,不断优化工作机制。
“我们将以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工作为契机,不断夯实基层法治建设基础,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积极创建‘上海市法治建设示范街道’,努力将南东街道打造成基层法治建设标杆,为‘城市之心’配套最佳法治素养。”南京东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