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法治热点

·四川甘孜:边打边治边建有效防范治安风险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群众法治意识淡薄,民转刑等违法犯罪问题突出。...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群众法治意识淡薄,民转刑等违法犯罪问题突出。近年来,甘孜州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坚持“边打边治边建”思路,因地制宜健全末梢治理体系,入脑入心开展润育普法活动,有效防范化解社会治安风险,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推进专项治理行动

按照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关于防范化解社会治安风险的要求,甘孜州密切跟踪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深入开展命案治理、净土工程等专项治理行动,建立常态打击整治机制,下重手整治社会治安顽瘴痼疾,形成强大的法治震慑效应。

7月4日,甘孜州召开平安建设暨重点工作第4次例会,州委书记沈阳强调,要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回头看”和夏季社会治安集中整治、“净网2022”专项行动,深化专项治理行动,全力推进“治重化积”,加大“三山一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持续巩固平安建设成果。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由州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和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平安建设工作会议,甘孜州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定期通报专项治理工作情况。同时,州委每月下旬派督查组以“明查+暗访”的方式跟踪督导推动落实,构建了“党政领导、政法牵头、部门联动”的全民参与平安建设工作格局。

据悉,甘孜州命案发案数连续3年下降。全州社会面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连续4年提升,2021年度测评跃居全省第一。

健全末梢治理体系

为了彻底走出“整治又反弹、反弹又整治”的怪圈,甘孜州创新探索党建引领、科技支撑、管服全程、共治共享的末梢治理模式,通过综治中心调度、流动网格巡查,有效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提升源头预警防范能力。

“今天全州在线率100%,所有点位运行正常。”甘孜州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阿果每日下午都会通过市域社会治理联动平台,调度全州网格员排查社会治安隐患情况,安排群防群治队伍参与社会面巡逻工作。

记者了解到,甘孜州综治中心“每日调度”制度已经坚持两年多,有效保障了3.2万余人的“红袖套”群防群治队伍和19万余人平安志愿者立体衔接,推动常态开展纠纷排查、守楼护院、巡山联防、巡林防火等治安联防活动,建立起“高效、立体、智能”的城乡社会治安防控网络。

康定市塔公镇日沙村村民洛绒扎西说:“以前在夏季牧场放牛,牦牛被人偷被人抢了都不知道找谁解决。现在有了流动网格,他们时常组织我们加强防范,有什么事情给网格员说一声很快就解决了,感谢党委、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关爱。”

据了解,甘孜州牧区分布广,半数以上群众逐水草而居。甘孜州结合牧民群众“流动性”特点,创新探索“流动网格”服务管理模式,在虫草松茸采挖聚集区,以区域面积、群众构成、治安状况、矛盾隐患等为要素划分流动网格713个,在远牧区以游牧点、家庭户联防为要素划分流动网格794个,建流动网格党支部(小组)423个,配网格员和信息员3165名,健全完善“日巡日报”等制度,有效提高了全周期动态治理能力。

深化法治教育引导

“县乡村的干部经常到村子开展法律宣传活动,‘马背宣传队’的干警前不久还来宣传民法典,给我们看了藏语版的宣传片,获得乡亲们一致好评。”炉霍县群众洛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悉,受地理条件限制,甘孜州偏远农牧区群众的社会服务、法治服务存在真空,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意识淡薄。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大背景下,甘孜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在“群众喜爱”的社会治理方式上创新探索,充分发扬“马背文化”,有效整合群防队员、调解员、维稳综治员、“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等力量,组建马背巡防队、马背调解队、马背宣传队、马背协商队等服务队伍1832支1.4万余人,常态开展“菜单式普法”“帐篷夜话”“耍坝子”等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普法活动,把法治宣传服务送上山梁、送进民居、送入帐篷。

走牧场、进藏家,石渠县依托“马背宣讲队”,开展“帐篷故事会”“坝坝脱口秀”“专家搭把手”等活动,打造“云端石渠·牧场乡音”宣讲品牌,每年石渠县真达乡马背宣讲队仅在虫草季的行程就达3万公里,面对面给牧民群众讲“化解矛盾必须靠法,违法犯罪必将受罚”,全乡近两年未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

此外,甘孜州还建立“石榴籽调解室”“正义雪莲女子审判团”“卡达嘎波(洁白的哈达)调解小分队”等群众喜爱的法治服务品牌,建成法治宣讲团5148个。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