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法治热点

法治助力打造南粤宜居宜商新高地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本报记者 章宁旦2021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12.44万亿元,连续33年居全国首位;继广州、深圳之后,...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 本报记者 章宁旦

2021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12.44万亿元,连续33年居全国首位;继广州、深圳之后,佛山、东莞靠创新驱动、深耕制造业跻身万亿元级城市行列;全省市场主体超过1500万户,形成7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经济总量长期稳居全国第一、就业创业吸引力持续增强。前述的这些数据,不仅是广东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交出的答卷,更是广东法治成就的有力诠释。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紧紧围绕“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的目标,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平安广东建设工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同时,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法治助力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建设,全省宜居与宜商指数不断踏上新台阶,迈向新高地。

治理创新群众安全感持续上升

一封信,也能产生安全感。茂名某公司财务人员温女士在接到一个电话后,急匆匆地离开公司,之后便处于失联状态。次日,同事罗先生发现异常,向“平安厅”信箱留言求助。

接办民警初步判定该失联人员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迅速联系广东省公安厅新型犯罪研究中心指导茂名反诈骗中心联动处置,茂名市反诈骗中心立即启动反诈联勤工作机制,公安刑侦、网警、反诈、银行、电信运营商线上联席作战,止付、寻人双管齐下,9小时内找到温女士,为事主止损162万元。这一事件,被媒体誉为“教科书式反诈拦截案例”。

“平安厅”信箱是广东省公安厅于2021年5月创新开设的“一把手”工程,除了厅长信箱外,全省21个地市也设立了相应的“平安厅”局长信箱。该信箱重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设一年来,累计接收群众来信9.33万余件,帮助解决问题2.55万个。

像这样的创新治理模式,在广东还有不少。比如“粤平安”综合网格服务管理系统,为网格员事件上报、处置工作提供了高效的信息化支撑。网格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如果发现自身无法解决的安全隐患,只需在“粤平安”信息平台上报“吹哨”,就有相应的职能部门迅速“接单”,前往处置。

记者在江门采访时发现,“粤平安”还融入了矛盾调解功能,通过与各部门联动汇集数据,经过智能研判后将矛盾分发至对应部门“对症下药”,实现纠纷尽早发现,并化解在萌芽状态。

一系列创新措施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安全感与满意度。数据显示,2021年,中央对广东群众安全感调查中,群众感觉“安全”和“比较安全”的超过98%,比2017年提高了6.19个百分点。2021年中央政法委对各省的平安建设考评中,广东排名全国第二位;广东入选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项目)数量居全国首位。

5月22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在中共广东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到,“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取得重要成果。持续开展维护政治安全专项行动和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专项治理,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扎实成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组织305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227个,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

公益诉讼促生态环境更上层楼

2022年1月1日起,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始实施环境资源案件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合一”归口审理。而全省各地法院也在持续探索实行环境资源案件“二合一”或“三合一”归口审理模式,通过统筹适用刑事制裁、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等手段,全方位保护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靠山。作为经济大省、制造大省、人口大省,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和谐共生。

让破坏生活环境的违法者得不偿失,能给人民群众带来获得感。广州市某垃圾处理厂非法倾倒、填埋垃圾,经广州市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后,该企业被法院判赔包含生态环境修复费、服务功能损失费等合计1.31亿元。该案不仅对企业起到很好的教育警示作用,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群众对生态宜居环境不断向好的信心。

近年来,广东省检察机关深入开展“守护美好生活”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破解人居环境“公地悲剧”等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21年10月,全省检察机关在履职过程中共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36430件,立案28603件,办理诉前程序案件22719件,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案件1418件。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高院积极探索创新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举措,通过探索集中管辖与归口审理模式,有效解决跨行政区划环境污染生态治理难题;指导各级法院加强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环境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探索构建相互衔接配合的协调联动机制;健全环境资源审判专家咨询制度,为司法审判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以及法律理论问题提供咨询意见,有效解决专业技术事实查明难题。

生态环境好不好,野生动植物最有“发言权”。根据最新统计,广东记录分布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1018种、高等植物6654种,其中林业部门主管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8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0种。值得注意的是,珍稀物种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南粤大地,如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次迎来极危鸟类黑脸琵鹭;湛江沿海滩涂观测到28只极危鸟类勺嘴鹬;曾经销声匿迹的中华穿山甲开始在河源、惠州、潮州等多地现身。

记者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获悉,目前,广东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和改善幅度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大气环境连续7年全面达标,水环境质量实现重大改善,绿色日益成为广东发展的鲜明底色。

筑巢引凤法治是最好营商环境

十年来,广东市场主体数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市场主体总量长期稳居全国第一,到2021年底,已突破1500万户。目前,全省每千人拥有企业数从5年前的38户提升到54户,企业活跃度超过74%。截至2021年,广东拥有7000万劳动者、1.27亿常住人口。

数据背后,是广东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健全完善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法治工作运转机制,凝聚全面依法治省的智慧力量,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近年来,广东更是深入学习、准确把握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将其转化为法治广东建设的生动实践和精彩演绎。

在当下的佛山,执法部门创新大数据监管模式,通过实行“人工智能+双随机”监管模式,不仅有效减少对企业的重复检查,还实现对潜在违法违规者的精准监管,有效提高了执法的公平性;在深圳,率先试行的企业“休眠”制度,允许商事主体根据生产经营实际需要申请“休眠”,“休眠”期满前可以自主申请恢复正常经营状态,如今这一制度已经在全国推广;在广州,广州开发区全方位打造“黄埔Smile”营商招牌,营商环境指数连续3年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改革力度走在全省前列,其中39条营商环境创新举措获全省推广……

良法是法治之前提。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司法厅围绕新发展理念,推动出台包括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社会信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自主创新促进、标准化等一批重点领域立法,推进省政府出台有关数字政府、政务服务、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监管、公平竞争审查等规章制度,提升法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度、贡献率、辨识度,进一步完善广东省营商环境促进和保障制度体系。其中,推动出台《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综合查一次”、非现场执法、包容审慎监管与柔性执法方面作了明确规定;推动印发《广东省政务服务事项和权责清单管理工作指引》,33项证明事项在省市县三级同步实行告知承诺制;在全国率先出台推进包容审慎监管、规范行政检查行为、加强执法风险防范等10余项行政执法领域制度规范。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笃行致远。十年来,法治力量在广东建设一流宜居、宜商环境事业中,交出了一份令党和人民满意的优秀答卷。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