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法治热点

勇立潮头敢为先 再写时代新传奇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本报记者 余东明□ 本报见习记者 张海燕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市走过十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发...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 本报见习记者 张海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市走过十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发展:世界影响力能级显著提升、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生活品质得到新提高、城市治理形成现代化新生态……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近代工业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发祥地,上海有着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光荣革命传统。尤其今年上半年经历了大上海保卫战的考验和洗礼,这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更显雄伟气质和磅礴力量。

十年来,上海持续推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城市发展软实力和地区核心竞争力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持续提升,赢得人民尊重和世界瞩目。

改革先锋

在因疫情按下两个多月的“暂停键”后,上海6月的进出口总额较之5月呈现“V”型翻转态势,当月的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均处于历史第三高,呈现较好的重振态势。

“稳预期、提信心”是上海渡过难关的关键秘诀,背后更是离不开公开、透明、高效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十年来,上海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吸引八方来客安心扎根、专注发展。

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特色产业园区“生命蓝湾”,大批生物医药产业链的重点企业聚集于此,眼下正开足马力加速疫后重振。近年来,“生命蓝湾”对标国际顶级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地,建设研究型医院、设立产业发展平台、打造国际社区,形成了集研发、生产、测试、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涵盖创新生物药、重点疫苗、高端医疗器械等全产业链的世界级生命科技产业园。

记者了解到,新片区进口药的通关时间从以年为单位缩减到月,一些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获准自行研制国内尚无同品种产品上市的体外诊断试剂,银行为这里的企业提供专门定制的金融服务……

所有这些都得益于新片区前所未有的“自由维度”。新片区成立前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办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等一系列配套法规快速出台,被誉为“首吃螃蟹”;随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条例》以地方性立法的形式颁布,最大限度保障了新片区与境外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和信息快捷联通,全面护航深层次、全方位、高水平的改革开放。

十年来,上海改革开放不断实现新突破,除了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的加速孕育,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注册制效应不断放大,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推动。与此同时,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连续4年成功举办,浦东新区成功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历史证明,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上海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的发展理念,全市生产总值连续跨过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创造了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奇迹。

法治护航

黄浦区宝兴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成立的第一个居委会,也是近年来上海市委推进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的联系点。这个社区是历史风貌保护街坊,户均居住面积仅12.6平方米,旧区改造一直是居民所盼、政府所急。

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这里的旧改难度极大,遗留问题错综复杂、利益诉求犬牙交错、家庭矛盾难以调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宝兴里的旧改工作并未受影响而停步,反而是稳健大踏步推进。年末,辖区内居民和单位实现100%自主签约、100%自主搬迁,创下了上海大体量旧改项目签约搬迁的新纪录。

宝兴里的实践为上海城市更新贡献了“党建引领、法治保障、公众参与、集思广益”的新模式,上海城市更新由此构建了平安和谐的宏观大生态与团结和睦的微观小生态。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上海始终坚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推动法治建设与人民城市建设同频共振。

十年来,上海市民生活品质得到新提升,黄浦江、苏州河“一江一河”岸线贯通开放,“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和“发展绣带”,城市治理现代化迈开新步伐,“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不断完善,超大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上海市委依法治市办开发了“上海城市法规全书”应用系统,让城市法规触手可及、一扫即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在全国首批实现市区街镇和村居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村居法律顾问配备率达到100%;上海“八五”普法规划首次引入第三方智能化评估模式,全面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

以法治促善治,城市治理才能更上台阶。上海始终秉持“管宏观、谋全局、抓大事”的工作方针,强化法治建设顶层设计,并严格按照法治中国建设整体部署,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形势、城市发展状况、法治建设进程、市民需求变化,明确提出“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法治城市”目标,力求把上海建成全球法律服务资源集聚高地、国际商事争议解决高地、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高地。

文化浸润

骤雨初歇,池塘蛙声一片,沿石板桥拾级而上,迎面而来的是黛砖青瓦小雨巷……这里便是位于上海市奉贤区的吴房村,是上海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被誉为新时代的“世外桃源”。

奉贤区位于上海南部,三分之二的面积为农村地区。近年来,这里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着力绘好法治底色、文化润色和人民本色,走出一条国际大都市背景下的“人民乡村”建设新路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健全法治护航发展、发挥文化浸润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导向,这也是上海当前在大力推行的红色法治文化建设的初衷。

十年来,上海的世界影响力能级显著提升,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彰显新成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城市精神品格成风化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特质更加彰显。

在建党百年到来之际,上海更是凭借深厚的红色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全国率先提出“红色普法”概念,用红色法治文化润泽浦江两岸,助推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平安上海、法治上海。

如何具体推进“红色普法”?上海提出,将通过建设一批以红色法治文化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立红色法治文化名录数据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教育活动等,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的法治基因,讲好红色法治故事,弘扬红色法治文化,引导公众参与红色法治资源传承和弘扬。

如今陆家嘴的夜晚以其璀璨的灯光引来世界瞩目,高楼大厦间的“千屏同播”已成为普法的重要阵地,近年来“疫情防控”“垃圾分类”“新个税法”“禁毒法”“民法典”等热点法治宣传主题都曾在这里展开,而“红色普法”的内容也将在这里大放异彩。

“上海要有敢立潮头破浪行的精神去创新和实践‘红色普法’新模式,在接下来的‘八五’普法中探索一条更具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普法之路,为上海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贡献力量。”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陆卫东说。

平安是福

在连续4次捧得“长安杯”的松江区,居民王先生指着自家居民楼下的一块绿地高兴地说:“以前一楼有家租客总是把垃圾堆在居民楼门口,臭气熏天,现在人搬走了,垃圾清掉了,环境也变好了。”

他所在的紫东小区临近商圈,外来人口流入导致租房生意盛行,由于租房管理混乱,外来租客私拉电线、乱扔垃圾等乱象层出不穷,居民与租客之间矛盾频发,让这里一度成为街道内110警情最多的“麻烦小区”。

2020年5月,松江警方提出联合社区与经租公司构建“房东平安联盟”的群防群治新思路,制定居委、物业、经租公司三方公约,该机制在紫东小区试点运作一年多来,小区警情下降约56%,取得了良好效果。

紫东小区由乱及治是上海市持续推进新时代平安建设、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缩影。据了解,2021年度上海公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发布,两项数据连续9年实现“双提升”。面临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重考验,2021年上海违法犯罪案件接报数同比下降19.9%。

十年来,上海始终全力推进更高水平的法治上海、平安上海建设,深化矛盾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建设,加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上海出台了全国首部专业促进和规范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大力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法院推出了在线申请调解、起诉立案、音视频调解等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检察官“法治副校长”进学校,给未成年人撑起了法治保护伞;警察及时预警劝阻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大大减少群众损失,保护群众财产;公证、律师、人民调解等各条战线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活动,多措并举打出平安上海建设“组合拳”……

法治是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上海正努力“让法治名片更加闪亮,使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形成人人参与法治建设、获得平等保护、感受公平正义、共享法治成果的生动局面”。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