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规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行政法规

国务院关于发布《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采矿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部分失效]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文号】国发[1987]42号 【效力级别】行政法规 【时效状态】 ...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文号】国发[1987]42号
【效力级别】行政法规 【时效状态】 部分失效
【发布日期】 1987-04-29 【实施日期】 1987-04-29
【法律话题】 环境能源 【产业领域】 资源能源 ; 公共管理

国务院关于发布《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采矿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987年4月29日 国发【1987】42号)


  现将《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采矿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九八六年三月十九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公布以后,擅自进入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采矿的单位,原则上应令其撤出,请各地在核(划)定矿山企业矿区范围时注意掌握,妥善处理。


  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1987年4月29日国务院发布)


  第一条 为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的管理,提高勘查效果和勘查工作的社会经济效益,保护合法的探矿权不受侵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有关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内从事下列各项勘查工作,必须申请登记,取得探矿权:


  一、1:20万和大于1:20万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


  二、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的普查和勘探;


  三、地下水、地热、矿泉水资源的勘查;


  四、矿产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勘查;


  五、航空遥感地质调查。


  第三条 属于下列范围的勘查工作不进行登记:


  一、矿山企业在划定或者核定的矿区范围内进行的生产勘探工作;


  二、地质踏勘及不进行勘探工程施工的矿点检查。


  第四条 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由其授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是矿产资源勘查登记工作的管理机关。


  国家地质勘查计划的一、二类勘查项目和我国领海及其他管辖海域勘查项目的登记工作,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其他地质勘查项目的登记工作,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


  第五条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对本部门的勘查项目,应当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在登记前进行审查、协调,在登记后组织实施并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六条 申请勘查登记,由独立经济核算的勘查单位,凭批准的地质勘查计划或者承包合同的有关文件,分勘查项目填写勘查申请登记书,由该勘查单位或者由其主管部门,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手续,领取勘查许可证。


  第七条 在办理登记手续时,勘查单位或其主管部门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批准的地质勘查计划或者承包合同的有关文件;


  二、勘查申请登记书;


  三、以坐标标定的勘查工作区范围图。


  第八条 登记管理机关对申请登记的勘查项目,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规定进行复核,并应当在从办理登记手续之日起四十天内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但有特殊情况的除外。


  第九条 对不予登记的勘查项目,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提出调整或者撤销该项目的建议。对有争议的项目,适用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


  第十条 申请在具有共生或者伴生矿产地区进行勘查,应当遵循综合勘查的原则,但国务院计划部门另有规定的矿床勘探项目除外。


  第十一条 申请登记的勘查项目,已经做过同一勘查阶段或者相同比例尺工作的,应当提出新的认识和科学论据,或者采用新的技术方法,并能够提高勘查程度。


  第十二条 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申请登记同一地区的同一工作对象,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根据下列原则进行审核,择优予以登记,但横向联合或者协作的项目除外:


  一、国家地质勘查计划一、二类项目优先于其他项目的;


  二、以往在该地区做过勘查工作,掌握的实际资料较多,研究程度比较深入的;


  三、勘查项目较有利于建设和生产的;


  四、勘查方案比较合理,投资少,预期效果好的;


  五、申请登记在先的。


  第十三条 勘查项目的工作范围,应当与勘查单位的技术、设备和资金等能力相适应。


  第十四条 勘查单位应当将有关文件和勘查许可证提送有关建设银行据以办理拨款或者贷款手续,未登记的勘查项目,银行不予拨款或者贷款。


  第十五条 本办法施行以前已经施工的勘查项目,应当从本办法发布之日起六个月内申请补办登记手续。


  第十六条 勘查单位应当在勘查项目登记后六个月内(高寒地区八个月内)进行施工,但有特殊情况的,应当在申请登记时申报理由。


  勘查单位应当将有关开工情况报告登记管理机关。


  第十七条 勘查项目的工作范围在施工中应当达到核定的要求,对达不到核定要求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核减其勘查工作范围。


  第十八条 勘查单位变更批准的勘查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换领勘查许可证:


  一、变更勘查工作范围;


  二、变更勘查工作对象;


  三、变更勘查工作阶段。


  第十九条 勘查许可证有效期以勘查项目工作期为准,但最长不超过五年。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当在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内办理延续登记手续。


  第二十条 勘查单位因故要求撤销项目或者已经完成勘查项目任务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报告项目撤销原因或者填报项目完成报告,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二十一条 登记管理机关根据本办法第十六条、 第十七条、 第十八条的规定需要调查、了解有关情况的,勘查单位必须如实报告。


  第二十二条 对有争议的勘查项目,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协商无效的, 报国务院或者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计划部门裁决,由登记管理机关根据裁决执行。


  第二十三条 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转让、冒用、擅自印制或者伪造勘查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 办理勘查登记手续,领取勘查许可证,应当按规定缴纳费用。收费的有关规定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 国家保护取得勘查许可证的勘查单位合法的探矿权;对盗窃、抢夺勘查单位财物的,破坏勘查设施的,扰乱勘查作业区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的,依照《矿产资源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 转让、冒用、擅自印制或者伪造勘查许可证的,由登记管理机关吊销其勘查许可证或者没收其印制、伪造证件,并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勘查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管理机关可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金额为其自有资金三万元以下的罚款、通知银行停止拨款或者贷款、吊销勘查许可证的处罚:


  一、未办理勘查登记手续擅自进行勘查的;


  二、擅自进入他人勘查工作区进行勘查的;


  三、已经施工的勘查项目,从本办法发布之日起期满六个月不申请补办登记手续的;


  四、不按规定报告有关情况或者虚报、瞒报的;


  五、已经登记的勘查项目,满六个月(高寒地区八个月)未开始施工,或者施工后无故停止工作满六个月(高寒地区八个月)的;


  六、有本办法第十八条情形之一,不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


  七、勘查许可证在效期满,不办理延续登记手续继续施工的。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对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的处罚决定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九条 中外合资、 合作的勘查项目及外资企业在我国领域及管辖海域的勘查项目,在签订合同前,应当由登记管理机关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复核并签署意见,在签订合同后,由中方有关单位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第三十条 国务院石油工业、核工业主管部门分别负责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矿产的勘查登记、发证工作,并向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采矿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一九八七年四月二十九日国务院发布)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开采矿产资源的管理,保护其合法的采矿权不受侵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开采矿产资源的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简称矿山企业,包括有矿山的全民所有制单位,下同),必须办理采矿登记手续,取得采矿权。


  未取得采矿权的,不得进行采矿活动。


  第三条 国务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是矿山企业办理采矿登记手续的管理机关。


  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开办的矿山企业以及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办的矿山企业,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办理采矿登记手续,并颁发采矿许可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开办的矿山企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办理采矿登记手续,并颁发采矿许可证。


  第四条 开办矿山企业的单位,在向有关主管部门报送计划任务书前,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下列文件:


  一、 矿产储量审批机构对矿产地质勘探报告的正式批准文件;


  二、 矿山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伴生矿产,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当有综合利用的专题论证内容)和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书。


  第五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复核并签署意见:


  一、 开采范围的确定应当与企业开采能力、矿山服务年限相适应;


  二、 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伴生矿产,应当遵循综合开发、综合回收、综合利用的原则,对于暂时不能利用的,应当有必要的保护措施;


  三、 矿区范围应当明确,并妥善处理与毗邻者的权益关系。


  第六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在计划任务书批准之前,将签署意见转送有关主管部门,同时抄送原报送单位。


  第七条 开办矿山企业的单位,凭批准的文件向登记管理机关填写采矿申请登记表,并领取采矿许可证。


  第八条 正在建设和正在生产的矿山企业应当补办采矿登记手续。矿山企业在补办登记手续前,由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地方人民政府核定或者划定其矿区范围。


  第九条 核定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应当根据:


  一、 人民政权机关正式接收时的矿区范围;


  二、 国家批准的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或者改建、扩建的设计所确定的矿区范围。


  第十条 划定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应当根据:


  一、 尊重历史、照顾现状的原则;


  二、 矿山企业的现有生产能力,服务年限、批准的发展规划、矿体自然界限和资源合理开采的情况。


  第十一条 在核定或者划定矿区范围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公布之前已在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采矿的单位,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一、 影响矿山企业正常生产和安全的,应当关闭或者搬迁,由当地人民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妥善处理;


  二、 经协商可以采矿的,由矿山企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在矿山企业的统筹安排下,实行联合经营,或者开采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的边缘零星矿产,并划定开采界限。


  第十二条 正在建设和正在生产的矿山企业,在补办采矿登记手续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下列资料:


  一、 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地方人民政府签署的核定或者划定后的矿区范围意见书


  二、  以坐标标定的含崩落区的矿区范围图;


  三、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资料。


  第十三条 登记管理机关对矿山企业报送的补办登记手续的资料进行复核后,应当颁发采矿许可证。


  第十四条 矿山企业凭采矿许可证和有关资料,按工商企业登记的有关规定,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领取或者更换筹建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


  第十五条 领取采矿许可证的矿山企业,由有关主管部门会同省级登记管理机关具体标定矿区范围,并出具矿区范围图,书面通知矿山企业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予以公告,由有关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埋设界桩或者设置地面标志。


  第十六条 申请在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采矿,或者申请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必须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七条 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应当逐级建立采矿登记档案。


  第十八条 采矿许可证及采矿申请登记表,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统一印制;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擅自印制或者伪造。


  第十九条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规定的有关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收缴或者吊销采矿许可证。有关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收缴或者吊销采矿许可证,应当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第二十条 采矿许可证有效期以国家批准的矿山设计服务年限为准;需要延长服务年限的,应当在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延续登记手续。


  第二十一条 矿山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换领采矿许可证:


  一、 变更开采范围或者矿区范围;


  二、 变更开采矿种或者开采方式;


  三、 变更企业名称。


  第二十二条 变更矿区范围的矿山企业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后,适用本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办理采矿登记手续,领取采矿许可证,应当按规定缴纳费用。收费的有关规定,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四条 国家保护取得采矿许可证的矿山企业的合法采矿权。对擅自进入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采矿的,盗窃、抢夺矿山企业的矿产品和其他财物的,破坏矿山企业采矿设施和生产秩序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并可处以其违法所得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擅自破坏或移动矿山企业矿区范围界桩或者地面标志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管理部门责令责任者限期恢复,并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擅自印制、伪造采矿许可证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没收其印制、伪造证件和违法所得,并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矿山企业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警告、罚款、通知银行停止拨款或者贷款,吊销采矿许可证的处罚:


  一、 开办矿山企业,未办理采矿登记手续擅自开工的;


  二、 正在建设或者正在生产的矿山企业,从本办法发布之日起满一年无正当理由不申请办理采矿登记手续的;


  三、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不办理变更或者延续登记手续的;


  四、 领取采矿许可证满两年,无正当理由不进行建设或者生产的。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对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的处罚决定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九条 中外合资、合作开办的矿山企业和外国在我国投资开办的矿山企业,由中方有关单位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采矿登记手续。


  第三十条 国务院石油工业、核工业主管部门分别负责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矿产的采矿登记发证工作,并向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一九八七年四月二十九日国务院发布)


  第一条 为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内从事采矿生产的矿山企业(包括有矿山的单位,下同),但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 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执行本办法负有下列职责:


  一、 制定有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监督管理规章;


  二、 监督、检查矿产资源管理法规的执行情况;


  三、 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考核指标体系及定期报表制度;


  四、 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负责大型矿山企业的非正常储量报销的审批工作;


  五、 组织或者参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的调查研究,总结交流经验。


  第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执行本办法负有下列职责:


  一、 根据本办法和有关法规,对本地区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


  二、 根据需要向重点矿山企业派出矿产督察员,向矿山企业集中的地区派出巡回矿产督察员;


  派出督察员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五条 国务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有关主管部门对贯彻执行本办法负有下列职责:


  一、 制定本部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的规章、规定,并报同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


  二、 根据本办法和有关法规,协助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本部门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三、 负责所属矿山企业的矿产储量管理,严格执行矿产储量核减的审批规定;


  四、 总结和交流本部门矿山企业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的经验。


  第六条 矿山企业的地质测量机构是本企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机构,对执行本办法负有以下职责:


  一、 做好生产勘探工作,提高矿产储量级别,为开采提供可靠地质依据;


  二、 对矿产资源开采的损失、贫化以及矿产资源综合开采利用进行监督;


  三、 对矿山企业的矿产储量进行管理;


  四、 对违反矿产资源管理法规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并可越级上报。


  第七条 矿山企业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应当加强开采管理,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和选矿方法,推广先进工艺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


  第八条 矿山企业在基建施工至矿山关闭的生产全过程中,都应当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工作。


  第九条 矿山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及其主管部门的有关规章、规定,建立、健全本企业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的各项制度,并切实加以贯彻落实。


  第十条 矿山开采设计要求的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应当列为考核矿山企业的重要年度计划指标。


  第十一条 矿山企业应当加强生产勘探, 提高矿床勘探程度, 为开采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伴生矿产应当系统查定和评价。


  第十二条 矿山企业的开采设计应当在可靠地质资料基础上进行。中段(或阶段)开采应当有总体设计,块段开采应当有采矿设计。


  第十三条 矿山的开拓、采准及采矿工程,必须按照开采设计进行施工。应当建立严格的施工验收制度,防止资源丢失。


  第十四条 矿山企业必须按照设计进行开采,不准任意丢掉矿体。对开采应当加强监督检查,严防不应有的开采损失。


  第十五条 矿山企业在开采中必须加强对矿石损失、贫化的管理,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分析造成非正常损失、贫化的原因,制定措施,提高资源的回采率,降低贫化率。


  第十六条 选矿(煤)厂应当根据设计要求定期进行选矿流程考察;对选矿回收率和精矿(洗精煤)质量没有达到设计指标的,应当查明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七条 在采、 选主要矿产的同时, 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伴生矿产,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必须综合回收;对暂时不能综合回收利用的矿产,应当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第十八条 矿山企业应当加强对滞销矿石、粉矿、中矿、尾矿、废石和煤矸石的管理,积极研究其利用途径;暂时不能利用的,应当在节约土地的原则下,妥善堆放保存,防止其流失及污染环境。


  第十九条 矿山企业对矿产储量的圈定、计算及开采,必须以批准的计算矿产储量的工业指标为依据, 不得随意变动。 需要变动的,应当上报实际资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原审批单位批准。


  第二十条 报销矿产储量,应当经矿山企业地质测量机构检查鉴定后,向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属正常报销的矿产储量,由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审批。


  属非正常报销和转出的矿产储量,由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


  同一采区应当一次申请报销的矿产储量,不得化整为零,分几次申请报销。


  第二十一条 地下开采的中段(水平)或露天采矿场内尚有未采完的保有矿产储量,未经地质测量机构检查验收和报销申请尚未批准之前,不准擅自废除坑道和其他工程。


  第二十二条 矿山企业应当向其上级主管部门和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上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表。


  第二十三条 矿山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或者由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以相当于矿石损失5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应当责令停产整顿或者吊销采矿许可证:


  一、 因开采设计、采掘计划的决策错误,造成资源损失的;


  二、 开采回采率、 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长期达不到设计要求, 造成资源破坏损失的;


  三、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造成资源破坏损失的。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对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五条 矿山企业上报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资料数据必须准确可靠。虚报瞒报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对保密资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对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照本办法制定。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的法规来源于数据提供单位或网络,网站不对法规内容的准确性负责,请务必与正式文本核对后使用。网站访问者因使用或无法使用本网站提供的法规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WORD
版本下载
顶部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